三三言情小说>历史小说>周易哲学解读>《左传》与《周易》(三十六)
  第八章:《左传》记载人们对《周易》一书的运用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三节:《左传》记载的筮例及卦例里的一套六十四卦卜筮符号工具及八卦取象筮法,对后世产生新的八卦纳甲筮术的影响

  二、后世对京房创立的八卦纳甲筮法的继承与发展

  3.八卦纳甲筮法成为清至今天算卦上的卜筮正宗

  后封建社会进入明清王朝,是中国帝王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代,也是异端邪说发达时期。自然在严酷的专制里,国难,民苦的环境下,更离不开各种术数学说的迷信与依赖。明清时期,无论是八卦占术,八字批命,风水改运,相法,择日,测字,生肖断等等,这些术数始终成为国民生存的精神支撑。明清时期的术数书籍,可谓巍巍状观。“八字”类的经典有《三命通会》、《命理探源》、《子平真诠》、《滴天髓》、《神峰通考》、《穷通宝鉴》等。“八卦”类的经典有《易林补遗》、《易冒》、《断易天机》、《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这风水类的经典有《地理五决》、《三元总录》,《堪舆江要》、《沈氏玄空》等。还有那数不清的择吉,相术,神数,神符等等。国民深深地陷入那些神秘玄虚,精灵鬼神横行的精神世界里。而在浩入烟海的中国术数里无法一一来细说,其实那些术数里的各种卦术,多是大同小异。我们就选被称之谓正宗之法的八卦纳甲嫡系《卜筮正宗》一书来看一看是如何的为算卦上的正宗之法。

  《卜筮正宗》的作者是清代的王洪绪。这一筮书被称为八卦纳甲六爻预测的集大成者。是在前朝对汉京房八卦纳甲基础上诸多内容上的整理而系统化,并对以后的民国乃至今天的算卦者都要学这一书莫属了。

  2007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卜筮正宗》序言里这样说:“《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撰,是《周易》六爻预测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易卜影响极为深远。书中系统的总结,辩证,发展,完善了汉代大易学家京房至晚清的六爻占卦法,在近两千年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迷误,使理论更加精深完备,方法更加细腻独到,起到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作用。诚如作者所说:‘是书一宗正理,不敢妄执臆说贻误后学’,‘天地间秘密深藏,尽泄于是矣’。此书的主要内容,系诠解明代国师刘伯温的《黄金策》,里面分类很细,年时,国朝,身命,婚姻,求名,求财以至阴阳宅等无所不包,计三十二题。此外《启蒙节要》,《十八论》,《辟诸书之谬》等篇,详尽通俗地介绍和辩证了卜筮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十八问答附占验》以问答形式讲解了断卦中的十八个疑难问题,并附典型占验实例一百三十一个……。”

  以上是现在的出版社出版古籍书时做的序言。这序言说明《卜筮正宗》一书所讲的主要内容。但今天人所做的这种序里有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一是平添出一个“《周易》六爻预测学”的说法,这是错误的说法。本身《卜筮正宗》的作者也没敢说是“《周易》卜筮正宗”。《卜筮正宗》是讲八卦纳甲筮法,并不涉及《周易》。为何今人往往把传统上的“八卦”术说成是《周易》“预测”呢?《周易》即不是八卦筮术,八卦筮术也不能称为“预测”。

  其二说《卜筮正宗》书中系统地总结,辩证发展,完善了汉代大易学家京房至晚清的六爻占卦法,有力地驳斥了泥于神煞,古法和定例的谬误。说完善了汉代京房六爻占卦法,是实。但《卜筮正宗》决不存在什么“有力的驳斥了泥于神煞,古法和定例的谬误”。对于筮术皆是谬误之说,《卜筮正宗》也不例外。算卦(筮术)上的各种说法,没有谁对之分,只有五十步笑百步之愚见。无论筮术上的理论说的多么似有道理性,其结果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种模拟、联想、类比,一切变成了谬误。

  那么《卜筮正宗》讲了什么内容呢?《卜筮正宗》分三卷内容。第一卷是“启蒙节要”,又分四篇内容。第一篇启蒙节要,讲的是术数学上的常识性内容,即基本套路。不论“八卦”、“八字”、“风水”术都离不开“术数”学上的基础东西。如这《卜筮正宗》一书成为一门学问,若不熟记里面那些常识与基础性的东西,就进不了所谓八卦批断之门,也无法了解八卦是如何得出所认为的人事吉凶的。

  凡想学算卦,必须熟记一些卦学上的基础东西,如六十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相生相克、八卦方位、八卦象类、地支三合、六合、六兽、三刑六害等等。这就是“启蒙节要”里首先讲述的东西。学八卦必须先熟记那些基础东西,再掌握起卦,装卦,如纳甲装卦歌,安世应歌,忌神歌,原神歌,年上起日法等等方法。这都是“启蒙节要”里所讲的内容。例如若想入门术数天地,首当其中的是熟记“六十甲子纳音”,这是基础的基础,无论学习“八卦”、“八字”、“风水”、“相法”、“遁甲”等术,皆离不开这“六十花甲子”,即“甲子已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到壬戌癸亥大海水。”

  干支六十甲子本是中国商朝时期历法上的记日工具,后经不断的演义进去阴阳五行,方位等内容,成为术数学上的主干。“术数”若离开了“六十甲子”,“术数”里的八卦,八字,风水术就成为了空壳。不熟记“六十甲子”,就入不了筮术之门,就骗不到钱。

  《卜筮正宗》的作者把前人的八卦纳甲筮术总结整合分类成集,想学算卦者,一书在手就能学成那所谓的六爻八卦断人事吉凶术。

  《卜筮正宗》第一卷第二篇内容是:“卦爻呈象,并飞伏神,卦身定例。”这同样是把六十四卦按八宫分类,一一排列出来,讲述一遍。如:

  “乾卦(属金)

  父母——壬戌

  兄弟——壬申世

  官鬼——壬午

  父母——甲辰

  妻财——甲寅

  子孙——甲子卦身

  乾者健也,乾宫之首卦,名曰八纯,财官父兄子俱全,为本宫下七卦之伏神也。”

  这以上的图式就叫“卦身定例”,是不变的格式。乾卦属金,本宫皆属金。前面已讲过六十四卦纳甲后每卦里的五行六亲被固定了下来。至于伏神,如占出乾宫其它七卦中某一卦时,若出现六亲不全时,就从首卦(即乾卦)里借伏神。这些说法东西都是前朝都已出现的筮法,不过清人王洪绪整理而系统化。《卜筮正宗》作者,将六十四卦也是按八宫排列,并一一列举附有卦名的解释和飞伏神的介绍。如卦名的解释“乾健也”,“姤遇也”。这解释的目的,是意在占出某卦时,还要参考卦名的含义。对“飞伏”(也称借用神)也讲的很清楚。如“乾宫”卦里的“姤”卦里没有“妻财爻”,若卜问婚姻,却占出的是“姤”卦时,卦里没有妻财爻,这叫用神不上卦,就得从首卦里借用神。而乾卦的第二爻是妻财爻(二爻是纳进去的寅木),就把寅木伏于“姤”卦二爻,寅木就是伏神,“姤”卦第二爻里的亥水称飞神。这第二篇整个就是讲六十四卦定例与飞伏神的,让人看后便于掌握所谓的断卦。程如作者所说:“天地间秘密深藏,尽泄于是矣”。

  这不过是作者的错误认为而已,实则是称不上秘密。王洪绪却比古代的一些卦术或风水门派不一样。特别是“风水师”长期的看地的所谓经验技法是秘不外泄的,并多以隐语或让人看不懂的文句写成书,怕旁人学跑后,就抢自己的生意。所以“风水术”就门派多,而这《卜筮正宗》一书,条目内容是一清二楚,一书在手世人皆可成为算卦先。但后封建时代里读书识字的人少,穷苦的百姓没条件读书识字。自然学得术数的多是落魄文人,对那些算卦者,穷苦百姓捧为神明。

  而《卜筮正宗》可以说对八卦纳甲筮法的普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再一也揭示了八卦并不神秘玄奥,识字的人一看都可知其如何批断人事吉凶的,没有什么“天机”可言,也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卜筮正宗》第一卷第三篇内容讲的是“十八论”。这还是讲所谓的基础筮法。主要讲“用神”、“原神”、“忌神”、“仇神”、“旺相休囚”、“旬空”、“月破”、“六兽”、“飞伏神”等等。这些都是算卦上的术语,一般的卦书里都有详细的解释,《卜筮正宗》里也一一的进行了讲述。如“用神分类定例:凡占祖父母,父母,师长家主,伯舅,姑姨,与我父母同辈或与父母年若之亲友,及墙城,宅舍,舟车,衣服,雨具,求雨,细布,文章,馆室,俱以父母爻为用神。”

  这依然是类同先秦的八卦取象筮法,万事万物都可归类到八卦取象里。而这里不过是把众多内容归类到八卦六爻里的“六亲”分类里的某一“亲”里。因占问事只有六亲爻,所以就把这世上的万事万物归类到六亲爻象里。只有归类到六爻里的六亲取象,尔后才能给占问提供广泛的空间,再模拟出说问人事上的所谓吉凶。如这衣服也归到父母爻里,如某人衣服丢了,就去占上一卦,卦师就看父母爻来推断衣服是吉是凶,即能否找到。也就叫先设规距,而后才成方圆。若想算卦掌握了“用神”分类内容,无论问卦者要问什么问题,都可按到六亲爻里去掐指一算。若问这分类有何依据,是否是一类的关系。即使是一类关系,能断出现实中发生的吉凶问题么?即有什么科学根据呢?那是另一码子事,古人不讲这些,也没有人提出过疑问,几千年来不就是这种习俗一路走下来的么!

  在对“世应论用神”的说法是:“凡卦中世应二爻,世为自己,应作他人。世应相生相合,是宾主相投,世应相克相冲,可见两情不睹。如占自己有一地可选坟否,则世为穴场,应为对案”。

  这“世应”在卦中的作用已说的清楚。若看国家间能否发生战争,“世”爻就是本国,“应”爻就是敌国,就这么简单就把国之大事掌握在手里了。看世应爻是相生或相克,相生就是吉,相克就是凶,就要发生战争。有了这“八卦”断事的法宝,何愁国不胜,不兴,不强呢?因凡遇事一卜就先知了,国家掌握了这“八卦”术,就不用培养情报、特务人员了,太省事了!

  《卜筮正宗》卷一第四篇内容是:“辟诸书之谬”。这“辟”如同“批”,大抵是批驳之义。八卦是各种说法,都是建立在牵强附会的一套虚拟之术或神启上。难怪历史上所用“八卦”而演变出不同的断法,各个时期里,都有“八卦”上的不断翻新,都被书上说的神乎其神,从本质上没有谁对之分,都是虚妄之术。若想指出自己的筮法正确,别家的筮法错误,或认为自己是筮法高手,别人是江湖骗术,那就是五十步者笑百步彡彡訁凊

  《卜筮正宗》筮法主讲的是五行生克,不讲神煞。这“神煞”是“术数”中的术语。“神煞”是天学星象占上发展而来的东西。如天上的各种星宿。天上的星宿,就是天上的神,这天上的神也有吉凶之分。这“神煞”成为天地中神的代名词。神有吉神与凶神,故成语有“凶神恶煞”。后来在筮术中把各种星神纳入其中,来断人吉凶。如“八卦”或“八字”术中,还要参考各种“神煞”来断人事吉凶。特别是“风水”与择吉术里有各种名堂的“神煞”。俗语说:“看了玉匣记,尿尿都不利。”因“玉匣记”是讲择日术的书,那一方位,或每时每刻都有神煞主事当令,让人无所适从,这俗语虽是粗话,但道出了实情。

  “神煞”的出现是历史的产物。一个时代里的筮术是多讲神煞,动不动就是各种神煞。我们现在还常见一些人家门头上挂着“八卦镜”,或是民房的一墙角处立一石,上刻有“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这就叫制煞的镇物。神煞本是占星天学上的各种星宿神,后来都纳入到“八卦”或“八字”术中。古人认为人的命运好坏都与星宿、神煞有着秘切的关系。这与“天人感应”思想和灾异星占术有关,后来就又转移到命理学中去了。因纳甲卦术与先秦“八卦”是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八卦纳甲六亲突出了“命理”观念,各种“神煞”纳入“八卦”或“八字”是后封建社会里的筮术中是个必然。而王洪绪所讲的八卦纳甲筮法是反对“神煞”,而赞赏刘伯温的《千金赋》,似乎发现了真理标准。“自古神煞之多端,何如生克制化之一理”。王洪绪坚信唯“生克制化”才是断卦的根本,这同样是王洪绪的认知错误。

  这“辟诸书之谬”的内容也就不在举析了。大抵知道,无论指出前人何多之谬,而王洪绪同样没有走出谬误之区。王洪绪讲的五行生克卦术与前人所讲的各种卦术筮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卜筮正宗》已然讲的是八卦纳甲筮术,只是此书只讲五行而不用神煞而已。但不否认王洪绪之贡献把八卦纳甲算卦之术,条理化、简单明白化,能多出算卦先生,快出算卦先生,一学就会,一会就能上街为人算卦,就能自食其智有了谋生存的手段了。这对现在下岗失业,再就业也未必不是一条途径。大凡当今一些街头巷尾那么多的起名馆,算卦摊,多是失业或无业人员。

  《卜筮正宗》卷二的内容是诠释《黄金策》,清以后所出的算卦书籍多引述《黄金策总断千金赋解》,这是讲八卦六爻卜筮之法,不过是用歌赋体写出,成为了算卦的“经典”。后人称是明朝的刘伯温作,刘是元末进士,明初大臣。后人造作《烧饼歌》假托其名。《黄金策总断》内容并不长,像一篇歌赋文章,但讲的是算卦理法。我们抄其文一部分,看看这称为“经典”的卦说:

  “动静阴阳反复迁变,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而融贯。夫人有贤不肖之殊,卦有过不及之异,太过者损乏斯成,干及者益之则利。生扶拱合,时雨滋苗。长生帝旺,争如金谷之园。死墓绝空,乃是泥犁之地。日辰为六爻之主宰,喜其灭顶以安刘。月建乃万卦之提纲,岂可助纣而为虐。最恶者岁君,宜静而不宜动。最要者身位,喜扶而不喜伤。世为已应为人,大宜契合,动为始变为修,最怕交争。应位遭伤,不制他人之事,世爻受制……。”

  这以上是《黄金策》三分之一内容。这是把算卦之理与方法,浓缩到到一篇歌赋体的文章里。读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很强。但非懂算卦的行家,读起来,不知所云是何。《黄金策》一文,是八卦纳甲筮术在后封建时期出现的所谓经典理论。这与早期《易传》里的《系辞》与《说卦》中筮术之理已大不同。《系辞》与《说卦》是把《周易》混同于“八卦”筮术。而《黄金策》虽也是讲“八卦”筮术但不再混于《周易》。八卦筮术与《周易》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黄金策》是算卦上的说法,是讲述八卦(纳甲)筮术的方法。但这种以歌赋体式的“八卦”筮法说,一般的读者是读不懂的,故一般读者往往见术数类书,就会望文生威,就被那些内容吓着。就是熟读其文,也难解其味。就不再涉及这类文章与书藉,只能意为那是神秘深奥之术,也就听其人云亦云。实则是把算卦中的筮法浓缩到一篇文赋体里,并没有什么神秘与难解之处。并且《黄金策》一文还有解释,后人所引用称为《黄金策》总断《千金赋》直解。这《黄金策》其文若看不懂,就看一看“其解”也许就懂了。

  如“动静阴阳,反复迁变”。这句话的直解是:“动就是交重之爻,静就是单拆之爻,交拆之爻属阴,重单之爻属阳,若爻是单拆,这谓之安静,安静的爻没有变化的理。若是交重,这谓之发动,发动的爻然后有变。故此交交交原是坤卦属阴,因它动了就变。作单单单是乾卦属阳了。大凡物动就有个变头。为什么交就变了单,重变了拆?该把那个‘动’字当作一个‘极’字的意思解说。古云物极则变,器满则倾,假如天气热极,天就作起风云来,倘风雨大极就可晴息了。故古注譬以谷舂之成米,以米炊之成饭,若不以谷舂,不以米炊,是不去动它了。到底谷原是谷,米原是米,岂不是不动则不变了?发动之内,也有变好,亦有变坏。阳极则变阴,阴极则变阳,这个意思就是‘动静阴阳,反复迁变了’”。

  这八个字一气解释了这么多的内容,并且解释中还将自然及生活现象中的道理引喻到卦中,即比喻到卦里的动静之说,以此证明卦中的动静之道理的正确性。实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而拉到一块里来比喻。把生活中的现象之理总结的正确,不等于比喻到算卦中也就意味成了正确。古人这种思维方法与做派让人费解。意为生活中取得的经验与道理(如以“谷舂之成米,以米炊之成饭,若不以谷舂,不以米炊,是不去动它了。到底谷原是谷,米原是米,岂不是不动则不变了?”)比喻到算卦(筮术)中,就以为算卦上的道理也就成立了。实乃这种比类的对象是错误的,所以算卦上想先知出人事吉凶的结果是达不到的。

  这“直解”是对起卦方法的解释,所谓的交、重、单、拆,实际是以钱代蓍的起卦方法。用铜钱如何起卦呢?谁要问卦,谁就把三个铜钱合在双手里摇,这就是摇课说法的来历。问卜者在手里摇一摇撒在卦师的面前,这种摇法,一共摇上六次。每一次摇后撒在算卦先生的面前的三个铜钱落地时,会有背还面朝上的不同结果。这算卦先生会一一记着的,现在无论是用笔记,还是用上现代化的手提电脑记都一样。算卦上规定是,若这三个铜钱有一个背朝上的就是单(为爻画的单画,即阳爻)。记作“/”,若出现是二个背面朝上为拆(为阴爻画),记作“//”。这“单”与“拆”不就是“直解”里出现的说法吗?若摇上一次,而落地的三个铜钱的背面皆朝上,这就是“重”,要记作“O”,也就是称为老阳爻,这就得“变”。若出现的是三个正面朝上为“交”,记作“X”,这称为老阴爻,老阴爻也是变爻。前面所举的变卦,就是通过起卦时出现的老阳或老阴爻所变出的卦,称变卦。当然摇出“O”时还记作是主卦的阳爻画,摇出“X”时,还是主卦的阴爻画。只是要通过老阴爻变阳爻画,老阳爻变阴画符号,就得出“变卦”了。这“交”、“重”的来历也有了。而现在台湾的曾仕强在网上(留下的视频)讲的起卦方法就更简便了,只用一个铜钱抛地,抛六次,每此看是正是背面,来记作一卦符号的阴阳爻,就得出六十四卦里的一卦来。当然曾的起卦说法与三个铜钱起卦不一样,一个铜钱这起卦时是得不出所谓的"变卦"来。不过都是虚妄之说,算卦上本没有对错之分。

  那“直解”的“单”、“拆”、“重”、“交”之意也就理解了。起一卦要摇六次,因为一卦里有六爻。起卦的方法掌握了,就是断卦了。若不会装卦,就从全卦的纳甲表列中看就行了。接下来就是断卦了,问财的看财爻,再结合世应所在爻位的五行生克,就这么的简单。这算卦有何难,至于能管用不?有没有道理呢?如“直解”里不是把“动”字当作一个“极”,所谓发动,发动的爻然后才有“变”。这不是说出了道理么?不是用“物极则变,器满则倾”来旁论博引么?古人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社会经验不无道理,一些生活中取得的事物理论,并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成为经验智慧,便于对社会人生的启迪。然而把经验智慧,即某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认识思想,不是用于社会人生,而是用到筮术中,做为筮术理论,这是比类不当。所以从社会实践总结认识的事物规律,不意为引用到八卦筮术上,就意为八卦筮术有其合理性,即就能从八卦筮术中推算出人事上吉凶的发展结果来,实是一种错位认识。

  即使在阐述“八卦”或“八字”术上有多么深奥的一番“道理”,可使用的对象错误,那些理论就失去了意义。

  但无论如何,那“五行”只是抽象的东西。如五行之一里的“木”,是把自然中的“树木”、“草木”之类抽象为五行之属。说什么“木”旺于春,死于秋,这岂不是从大自然中的树木、草木直觉而得出的说法,却运用比类人事吉凶上,岂不是风马牛不相及么。那木能怎能与人相比呢?人生命运虽受其自然地域的影响,自然规律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这是无法改变的,也许这就是“定数”。但社会与文化,对人生命运越来越起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变数”。而社会是可以有人来改变的。而树木是自然属性,并无社会属性,而人即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所以不能把“木”与人来类比。故无论“总断”与“直解”里的道理多么动听,都不足以将卦术里吉凶比类到人事头上。要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神启”的东西,即巫术的东西。这《黄金策》与《千金赋》直解就点到为止。

  而《卜筮正宗》二卷最后第十篇里又附文三章,是“何知章”、“妖孽赋”、“搜鬼论”,这无疑是鬼神迷信。如“阴阳宅,鬼神”中讲:“或犯井神,水在初爻遇鬼,或干司命,火监二位逢官;若在门头,须犯家堂部属;如监道上当求五路神袛,四遇世神,鬼必出门撞见;六逢日合,神须远地相干---水鬼临于初爻断井神,火鬼临于二爻断司命,如鬼临三爻断家堂,如临五爻断路头五圣,临四爻断出门撞崇,临六爻断远处染邪”。

  如“何知章”:何知人家出鬼怪?腾蛇白虎临门在。

  如“妖孽赋”:乾蛇鬼,已冲刑,蓬头赤脚夜惊人,化猪化马作妖精,多拮据,宅不宁,匿钗懒镜损人丁……。

  通过这些说法表明“八卦筮术”无疑是巫术的一种形式而已。

  《卜筮正宗》最后是第三卷,其内容是问答和附占验。一共有十八问,是解答十八个类似疑难问题。每问后又附有若干卦例。我们将最后一问抄录如下:

  “第十八问:诚明不验

  问:卜者心诚,断者精明,亦有不验,何也?

  答曰:此其故在卜者而不在断者,乃卜者之意虽诚,或密事难以语人,或问此而意别有在他,所以有不验之故耳。”

  这一问题也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古人也有不信算卦批八字的,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算不准。诚如不同人占出相同的卦,或是不同的人是相同的八字,若按术数的理论都是受五行生克的影响,那么五行生克应是一普遍适应的规律了。可事实上并不是那回事,同样的八字并不是同样的命运,同理同样的卦,也并不是同样吉凶,因根据算卦先的不同而说法不同,这无疑证明术数上的那些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所以这提出“卜者心诚,断者精明”,为何还算不对呢?这确实提出了要害。既然说心诚则灵,为何问卜者心诚,并且算卦先生卦术也很精湛,这应该是卦卦应验,可还为何不验呢?对这种疑问,虽然王洪绪也回答了为何,显然其回答的问题是所答非所问。并且把责任又推给问卦者,表明问卦者还是心不诚。事实《卜筮正宗》的编著者王洪绪是不可能说清这一问题,若要说清,就是把算卦之术推翻了,而王洪绪岂有如此的觉悟,因为王洪绪是相信八卦筮术能推断人事吉凶的。

  人们常以算卦(包括批八字等)算不准以此不相信算卦,而那种不相信,只是一时的。诚然反过来说,一些算的很对,也应验,那么又怎么解释呢?那就应该认为算卦就是真的了。那些“亦有不验”固然是一个理由,但不足以根本推翻算卦及批八字术。按卦学上的说法,应该说不应该出现算不准的现象,八卦,八字都是建立在所谓五行生克的理论基础上,五行生克就应如同数学公式那样,应该是具有普遍的规律,应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可算卦及八字术不可能像数学公式那样,因“术数”建立的理论基础并非科学,而是反科学的东西。而一些占问中,所谓能算对,古人认为那是“天人感应”、“人神沟通”的结果。这些意识现在已被唾弃。而现在还有一些人,为算卦这种迷信招魂,认为是“信息与气场”的作用,人通过摇铜钱把信息感应到卦象里,这自然是无稽之谈。为何一些能算对,前面多有涉及,那是掺进去经验术,即江湖术。这是个前人没有人能说清楚的事。所以到现在,一些人被某算卦先生算不对了,并不认为传统的卦术有问题,而是认为算卦先生水平不高。而一些人确实不信那些“术数”,但偶有三灾八难,听信他人言,算一算,批批八字,看看风水什么的。从没信过的人,算上一卦,听起来还在理,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一下子从不信到迷信,但信与不信始终不知“术数”的根情原理。

  《卜筮正宗》的编者王洪绪也真对提出“不验”这一问题作出了他的回答。

  这问者问的也很精明:“卜者心诚,断者精明,亦有不验,何也?”

  对于问卜时,讲究的心诚则灵,不但心诚,还从仪式上很有讲究,即要真诚的焚香与祷告。朱熹在《周易本义·筮仪》中所讲的仪式程序,就是一种通神的仪式。前面已有所述,所谓心诚则灵,才能感天动地,神灵才能知晓。那不在以往的舞台戏剧教化上的《窦娥冤》,窦娥死后的冤魂不就感天动地出现了天人感应的结果吗?夏天里下起了大雪,中国文人就能把这冤沉四海的大悲剧最终洗化为神灵的出现,由神灵替人间主持了公道。这悲剧,这冤屈也就消解了,老百姓的心理也平衡了,精神胜利了。这中国古代戏剧舞台中的“神道设教”上的艺术效果,更能麻醉中国人的心灵。所以在算卦上就讲究心诚则灵,不灵是问卜者心不诚,神灵就不理采你。这第一要讲心诚;而《卜筮正宗》启蒙节要里也讲起卦的仪式。并如是说:“以钱三文重于炉上,致敬而祝曰:天何言哉,叩之即应;神之灵矣,感而遂通。今有某姓有事关心,不知休咎,闻释厥疑,唯神唯灵,若可若否,望垂昭报”。

  按这《卜筮正宗》里的说法,算卦岂不是一种通神的工具,卦象岂不是神启的结果吗?难道“算卦”(或称筮卜)岂不是巫术么?

  心诚才能感应神灵,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得断卦者精明。这实际是个矛盾的说法,难以自圆其说。心诚了,就感应了神,神就昭示出所问的卦象吉凶来,还要断卦者精明不精明有何干呢?看来问卦上不但要问卜者心诚,而且算卦先生还得精明,否则传达不了神的意思,神意还得靠算卦先生的精明才能表现出来。光心诚不行,还得有算卦先生对卦术的精通,方能配神意,才能准验。然而诚如“十八问”里的那疑问,可《卜筮正宗》的作者所回答,即有点所问非所答。而王洪绪认为“亦有不验”这种问题责任是不在断卦先生,这是为算卦先生找一条算不准的免责条件。王洪绪所找出认为的“不验”理由是:“乃卜者之意虽诚,或密事难以语人,或问此而意别在也,所以有不验之故耳。”

  这岂不是又归结到心不诚上了吗?

  那么,如何分断所谓的“密事难以语人”呢?或“问此而意别有在也”呢?这实在是难以分辨和证明的事情,只能成为算卦者推卸算不准责任的不成理由的理由。如若这些问题也不存在,即不存在“密事难以语人”,和“问此而意别有在也”的这种事情,那么对“亦有不验”又如何解释呢?

  这以上对《卜筮正宗》一书粗略的介绍。但已知自京房构建的八卦纳甲筮法(或称八卦新筮法,或称六爻八卦,或称纳甲筮法)后,至到清末这《卜筮正宗》一书出现,除北宋邵雍作《梅花易数》中讲,把《周易》当占辞看待,基本是以八卦纳甲五行生克筮法,而不再把《周易》混同于八卦筮术。如这《卜筮正宗》一书,哪里还能再说是《周易》算卦吗?与《周易》一书里内容一样吗?八卦是卜筮术,自先秦到今天,算卦术是从六十四画符号派生出的卦术,当然又借用了《周易》里的六十四篇名称当卦名称,这是先秦的史巫把《周易》里的画符号当作筮术工具了。而后封建社会里,自京房将“八卦”分八宫分配上六十四卦,每卦纳入干支五行生克后,就把先秦时期巫史卜筮把《周易》内容当占辞的一种筮法抛弃了。正如这《卜筮正宗》一书里,继京房的八卦纳甲筮法,不再把《周易》一书掺和到八卦筮术里。

  由上使我们已知“算卦”是如何的一回事,有没有道理,应该很清楚了。而古人迷信八卦术,也只是有神论下的一种通神巫术形式而已。更主要的是后封建时期里,八卦算命术已加入江湖经验术,才使问卜者更加迷信。也由此知道《周易》与“八卦筮术”并不是一会事,故两者不可混淆于一起。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一下,唐三对于时间、位置、距离的把握非常精确。

  他很清楚,就算自己有着一身唐门绝学,也有着三阶的玄天功修为。可是,狼妖天赋异禀,身体强大,正面对敌的话,自己未必是对手。尤其是他年纪小,气血不足,肯定无法久战。如果不是那变身人类强杀了一头狼妖,面对两头三阶狼妖他都未必会出手,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但是,一旦他出手,就必然要命中才行。

  狼妖此时正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所以,直到唐三的手掌已经拍击到了他的眼睛侧面时,他才惊觉。猛的一扭头,狼口直奔唐三咬来。

  唐三的另一只手却在这时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借助自己身形瘦小的方便,一拉狼毛,改变了自己的方向。几乎是贴着三阶狼妖胸口的位置一个翻转就到了狼妖的另一侧。

  右手食指、中指并成剑指,玄玉手催动,令两根手指闪烁着洁白的玉色,闪电般刺向正回过头来的狼妖眼睛。818小说

  “噗!”纤细的手指几乎是瞬间传入温热之中,论身体强度,唐三肯定是远不如这三阶狼妖的,但被他命中要害,同级能量的情况下,就再也没有侥幸可言了。

  玄天功在玄玉手的注入下,几乎是旋转着掼入那狼妖大脑之中。以至于狼妖的另一只眼睛也在瞬间爆开,大脑已经被绞成了一团浆糊。咆哮声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一般嘎然而止,强壮的身躯也随之向地面跌落。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唐三脚尖在他身上一蹬,一个翻身就落在了较远的地方。

  这一击能有如此战果,还是前世丰富的战斗经验帮了他。孩童瘦小的身躯和黑夜是最好的掩护,再加上那三阶狼妖正处于暴怒之中,感知减弱。

  正面对抗,唐三的玄玉手都未必能破开狼妖的厚皮。可是,眼睛却是最脆弱的地方,被刺破眼睛,注入玄天功能量,那就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双脚落地,另外一边的三阶狼妖也已经没了动静。唐三这才松了口气。他没有急于去查看那人类,而是迅速趴在地上,将耳朵紧贴在地面,倾听周围的动静,看看还有没有追兵追来。

  以他现在的实力,正面对抗三阶狼妖都很难,技巧再好,幼小的身体也太孱弱了。一旦被狼妖命中一下,很可能就致命了。刚刚那看似简单的攻击,他其实已是全力以赴,将自身的精神意志提升到了最高程度。

  周围并没有其他动静出现,显然,追杀那能够变身人类的,只有两名三阶狼妖而已。这也让唐三松了口气,不然的话,他就只能是选择逃离了。

  他这才走向那名人类,同时也保持着警惕。

  当他来到那人近前的时候,顿时发现,那人身上之前生长出的毛发已经消失了。令唐三的心跳不禁增加了几分。

  以他幼年的处境,和那变身人类又非亲非故,之前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不出手,等狼妖离开。可他还是选择了出手。一个是因为这被追杀的是人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刚刚的变身。

  在唐三原本的斗罗大陆世界之中,就有一种拥有兽武魂的魂师,能够具备类似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修炼兽武魂而不断成长,变得强大。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也有类似的能力,对于他来说,要是能够学到,对自身实力提升自然是大有好处的,也更容易融入到这个世界之中啊!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您提供大神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最快更新

《左传》与《周易》(三十六)免费阅读.https://www.33yqxs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