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老朱想给小朱讲故事了。
“雄英啊,爷爷给你讲个故事好吗,听完你再说说你反对的原因,好不好?”老朱尽量让自己和蔼一些,他不想吓着自己的宝贝大孙。
朱雄英点了点头。
“咱家祖上几代都是农民,专门给地主家打工,在元朝,像咱家这种处在最底层的人,想接触到文化知识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你爷爷我是家里第四个儿子,但我的出生带给家里的并不是开心而是烦恼。
因为这时候,家里面已有多个孩子,对于爷爷那都是农民的父母而言,解决温饱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赚钱门路,不会做生意,也没有田地,只能在地主家赚点工钱,平时竭尽全力也仅仅能维持温饱。
爷爷像你现在这样有家里人的疼爱,但是为了生存,爷爷不得不很早就开始替地主刘德放牛,以此来换一口饭吃。
爷爷知道你最近读了很多的史书,历史中的很多青史留名的人,大多从小就志向远大,但爷爷不同,爷爷从小唯一的愿望可能就是能够吃一口饱饭而已,但就是这个简单的愿望也不能完成,因为那该死的贪官污吏,收着各种杂税,爷爷那时候能吃口饱饭都是奢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那一年爷爷十六岁,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可就是这一年,爷爷经历的却是饥荒和灾难。
从那年春天开始,旱灾、蝗灾和瘟疫,就疯狂的在爷爷的家乡濠州肆虐。
元朝吏治腐败,朝廷赈灾的物资根本没办法完整的送达地方。
不到半月,爷爷的父亲,大哥、大侄以及母亲就先后去世,家中只剩下了爷爷和你二爷爷。
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
走投无路的爷爷不得不去乞求地主刘德,希望刘德能够大发善心为他的亲人施舍一块小小的坟地,但刘德非但没有大发善心,还将他怒骂后赶出了家门。
幸而,善良的邻居刘继祖给了咱家一块坟地。爷爷兄弟二人就这样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亲人草草地安葬在了刘家的土地上。灾难的惨痛,富人的无情,穷人的慈悲,都在爷爷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爷爷的内心开始变得冷酷,这也是为什么爷爷现在如此痛恨贪官和仇视富人的原因。
后来,为了活命,爷爷被迫和爷爷的大嫂、二哥、侄子分离,开启了各自逃命的生活。
爷爷为了有口饭吃,选择去皇觉寺当了和尚。
起初,爷爷以为寺庙里的和尚都是那种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人,然而进去以后我才发现,这些和尚和地主刘德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徒有虚名,不仅不烧香不念佛,还让我干寺庙里又脏又累的杂活。
为了混口饭吃的我,不得不承受着这一切。然而,饥荒实在太过严重,没过多久,寺庙里的粮食也撑不下去了。
爷爷只好出去乞讨,这对爷爷来说是一件极其没有尊严的事情,但为了活着,我不得不拉下尊严去敲开一扇又一扇门,渴望每一扇门背后递来的都是粮食,而不是无情的冷眼与嘲讽。
爷爷的年少生活就是在饥饿、痛苦、斥责、打骂、流离失所和煎熬中度过的。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希望。
最后爷爷因为淮西兄弟们的帮助,建立的大明,爷爷尝过挨饿的滋味,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想让咱家的子孙后代过的好一点这有错吗?”
朱雄英沉默了,无尽的灾难,刻骨的伤痛,残酷的现实,以及挣扎在死亡边缘求生的蹉跎岁月,都变成了磨砺宝剑的沙砾,越痛越锋利,这才让老朱建立了大明。
朱雄英知道眼前这个人,明太祖朱元璋这样苦口婆心给自己讲这些故事不为别的,只是希望他可以不反对藩王制,但是他不能,士不可以不弘毅,藩王制度待遇问题这件事必须从老朱开始做起,也只有老朱才能做,因为此时的老朱,军权,君权,相权,权利集一身,藩王都是他的儿子,只有他做他们才不会有大的反抗。
“爷爷,父亲,我给你们读些数据,咱们再讨论此事,如何?”
老朱点了点头,朱标也没说话,他们并不认为一些数据就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前些年明旨颁布藩王的待遇是;
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郡王每年的待遇是“岁支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锦一十匹,纻丝五十匹,罗二十五匹,绢及冬夏布各一百匹,绵五百两,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匹草料月支十匹,这个数据没有错吧。
我朝对民众收取田税,其中规定凡是官田每亩收税五升三合五勺,农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官田)一斗二升。
我朝的土地大概在4亿亩,每亩产2.7石,一石十斗,一斗十升,按我朝公布的收税方法计算,可以收税3000万石,这个数字如果不出意外,很多年都不会改变。
爷爷您现在已经有了20多个儿子,孙子我就给您算200个,这个不多吧?
爷爷您的每个儿子封亲王每年是5万石,就是100万石,您的孙子封郡王每年是6000石,这就是120万石,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费用,大概是300万石。
爷爷这么一算,到我爹继位了,光是每年宗室都需要国家都需要花费300万石,这个数字随着咱大明宗室的增多,数字肯定会越来越大,在孙儿的估算,大概150年后,光宗室就需要花费国家三分之一的收入。”
朱雄英说完自己都有点懵,更别说朱元璋和朱标了,他俩这几年也没闲着,朱雄英小时候讲的计算方法,他两现在也学会了。
老朱叫上朱标,站在桌子前,用笔开始演算,越算越心惊胆战,因为朱雄英说的都是真的。
“雄英啊,你应该没说完吧,你继续说。”
“并且,爷爷我说了你别生气啊,藩王到了封地之后,一般都会大量的从百姓手里掠夺土地,成为百姓的地主,因为藩王都不用交税,因此....
并且我朝的免税集团太大。皇室的大部分亲戚和贵族都享受着朝廷的免税政策。
特别是为了鼓励科举考试,朝廷对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和新兵免征或减税。
这样下去,时间越久,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土地都不需要交税,这就会导致了国税的减少。
免税群体大多属于统治阶级,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作为庇护所,以各种方式夺取人民的土地。
例如,一个人必须缴纳土地税,但如果他把土地卖给免税集团,他就会成为免税集团的租户,他只需要向免税集团缴纳租用土地的费用,而不用交税,国民需要少交税,而免税团体不需要交税,所以对国民和免税团体都有好处。
唯一受损的是朝廷。本应由朝廷征收的税款,却由免税集团征收。人们不明白的是,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根。对于朝廷来说,太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这将形成一个隐藏的风险。一旦出现天灾人祸,爷爷您刚才给我讲的故事就可能在我朝实现,纵观历代王朝,就没有不衰败的。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如此。www.33ýqxsś.ćőm
还有爷爷,我并不反对分封藩王,但是我希望能把藩王分封的远一点,因为我朝养育百姓的数量是有限的。”
老朱一拍桌子,他很生气,藩王到封地的这些表现其实他也知道,但是呢,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老朱也很无奈,自己大孙说的这些并没有人给他讲过,这就是老朱的眼界问题。
朱标有点难以接受,一直以来朱标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君权神授:就是说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的神授予的,皇帝又称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就是体现了这个词的意思。而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天道的变化,比如说发生了什么天灾,就代表了皇上失德,乃上天的惩罚,以此让君主反思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意思。
但是现在他的儿子现在说的东西,通过一个个数据清楚表现出了,大明所存在的问题,虽然说有点打老朱的脸,因为这些都是老朱定的,但是老朱和他都验算过了。
不得不说朱雄英说的都是事实。朱雄英又继续说了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土地容纳人口的数字是有极限的。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爷爷您下谕中书省臣僚:“民,国之本。古者司民,岁终献民数于王,王拜受而藏诸天府,是民数,有国之重事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您的户帖制,是受南直隶宁国知府陈灌的启发。
陈灌上任宁国知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清豪强户口、田地数目,禁止土地兼并,从而使农民得到部分土地,排除他们的疾苦。
针对当时户籍极为混乱的情况,他发明了户帖制,在府内全面登记户口,每年核对一次。户帖制的实行,政府详细准确地掌握了民户的乡贯、人丁、产业等基本情况,便可以妥善地处理好户口、土地和赋役的问题。甫一推广,便受到宁国百姓的拥戴。
您得知后,认为此法甚好,于是下令在全国推广。
这其实是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过程。户帖的格式和调查项目由户部统一规定,统一印制,登记的项目有:户的种类、户主的原籍、居住所在地、家里人数、年龄、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户帖有帖、籍两联,并于两联骑缝处写上编号、钤印,户部尚书、侍郎以次官员,事先在户帖上押名。印制好后,出具榜文,颁发给州县官府;户帖下达到地方州县后,由州县正官兼任提调官,提调户帖勘合事宜。官员将辖区内百姓一一清点过目,按照户帖上所列项目一一认真填写,并押名。然后撕下籍联,将户帖交给各户收执;州县官吏回收完户帖籍联后,朝廷派军队介入进行驳查。军士分赴各州县,走乡串户,持户帖籍联挨家挨户比对核实所填写的内容,如发现官员隐瞒,将处以极刑。比对结束后,将户帖籍联统一交给户部存档;朝廷规定,户帖每十年重新编造一次,州县官吏每年都要统计辖区内的户数人口。
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之治已经显现,百姓安居乐业,您在户帖的基础上开始推行黄册制度。黄册制度相比于户帖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前几年制定皇册,查出来的人口是1065万2870户,共计6054万5812人。
然后孙儿就算了一下最大人口承载力。
我国的土地是4亿亩,一亩地2.7石,一个成年人一年需要吃掉12石的粮食,这么算下来,最多可以养活9000万人。(这个数字可能有问题,但是算下来就是这么多)
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最大人口就是9000万人。”
“雄英,你这个算法有问题”朱标听到朱雄英的话,神色不由得严肃起来,说道:“在这个过程中,百姓也不都是靠着土地生存的,他们为富人服务,也可以获取口粮。”
“但他们所需要的口粮,最终还是取决于田地的总数量,标儿,雄英是在四亿亩的土地的基础上算出的结果。”
“爷爷圣明,最终决定我朝人口的,是所以耕种土地所产出的粮食,而这些粮食,也决定了我们大明的人口上限,这个过程可能会因为天灾人祸,产生一些变化,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不会变的。
所以,在孙儿看来,等我朝人口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就必须让一部分人口迁出大明,让他们去寻找大明之外的世界,而带头人当仁不让的定是我皇室宗亲。
否则...”
“否则,人口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大明就会变的极度危险,如果有一场大的灾难,难民,饥荒,瘟疫,会产生像咱一样的人,大明的人口要么因为战争减少,要么就改朝换代。
我说的没错吧,雄英”朱元璋神色凝重。
“从长远上看,只有这两种可能。”
“你不赞成在大明之内分封,赞成在大明之外分封,万一那些分到大明之外的藩王做大,再现春秋战国时的景象怎么办?”
“那是因为分封的太近,分封的远一点就是了,再加上分封在外的统治者说白了还是我们老朱家的人,就算他比大明强,最终不还是咱朱家的吗。”朱雄英不以为然的说着。
“哈哈哈哈,说的好,还是咱朱家的,标儿,你看呢?”
“父亲,当务之急是改变藩王的待遇,至于分封之事,不着急,毕竟大明之外的土地咱们还没有拿下来,攘外必先安内。”朱标沉稳的说道。
“哈哈哈哈,好好好,说的话,攘外必先安内。”
“标儿,雄英跟咱一起去妹子那吃饭,咱们祖孙三代同心协力,先安内。
雄英啊,既然你对藩王的待遇很不满,那你就重新制定,然后拿给爷爷和你爹看。
我们觉得可以,咱就改制。”
朱雄英对老爹有点刮目相看,虽然自己老爹一直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但是对自己说的东西既能全盘接受,还能如此沉稳,果然不愧是老朱亲自教导的。
(明嘉靖时,江闽海防在福建诏安县俘获了两艘海盗走私船,其中葡萄牙船员90多人,葡萄牙人盖瑞特很幸运,从福建发配到广西桂林,在那里受到了王府的接待,因为王府很想看看西洋景,所以经常邀请这些西班牙囚徒去王府聚餐。
这位葡萄牙人后来写了1本关于明朝的专著,其中写到“王府经常邀我们去他们官邸吃吃喝喝,皇帝赐给他们妻妾、奴仆,每月供给他们丰足的各种用品,但他们只是从管制城市和省份接受这些,这些人没有一个有任何职位和权利,他们尽情地吃喝,多半养的肥肥胖胖,哪怕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未曾见过的,我也能看得出他是皇亲。我们在桂林时接受他们的尊敬和款待,胜过别处。这个桂林亲王有1000多亲属,住在大宫,其余亲属分散在城里的不同区域”。
从这里也能看出明朝自朱元璋开始采用分封藩王的政策。总体来说,皇帝之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封世子,嫡长子继承亲王的爵位,嫡长子之外的其余儿子封为郡王,这种制度也被称为世袭罔替,也就是不降爵的传递。
朱元璋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只是提高他们的待遇,让国家养着他们亲王、郡王,他们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却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制度下亲王们不腐化才是怪事。
明朝藩王不多,郡王很多,根源在世袭罔替
明朝共计有65位亲王,追封亲王22位,到明末时被废除和绝嗣除封的亲王还有34位,而郡王多达924位。曾有一个说法明朝宗室过百万人,但其实这明显有夸大之说,总数应该是6万多人。
亲王的活动空间有限,他们需要接受宗王府的管理,就算要出城都要先到宗王府进行备案,还有人专门进行监视。分封出去的亲王如果要来朝廷会面见皇帝,所有路上的花销都需要自己承担,不得动用国库的财产;如果违反了法律,视情节轻重也有一定的处罚:轻罪的话会将亲王降为郡王,郡王降为镇国将军,重罪的话,那么就直接贬为庶人,再重就要发配到边疆了。
亲王结婚时也必须履行报备手续,娶媳妇只能娶王府的亲家,而且结婚之后全家都不能在京城做官。
朱元璋此举就是为了防止亲王造反,他知道自己位置就是这么打出来的,对亲王戒备心十足,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剥夺亲王的兵权,没有了兵权,亲王就算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了,为了安抚亲王,就需要将他们的待遇提的很高。
在明朝太平时期,一石粮食相当于一两白银,就算战乱时期,两石粮食也就抵二两白银,由此可知仅支米一项,亲王一年换算成白银也有5万两,而普通的工农士商工资有多少,他们没日没夜地辛苦一年,收入仅为10到30两不等,大部分底层居民一年能有10余两白银已经非常地高兴了,明朝亲王的待遇究竟有多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亲王来说,每多生一个儿子就多了一个郡王。如果多生100个,那么就是有100个郡王(汉朝中山王刘胜就有100多个儿子,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一个郡王每年仅支米一项就是6000石,100个郡王就是60万石,也就是说生的儿子越多,亲王们过的生活水平越好,由此亲王琢磨出一条发财致富的方法,就是多生儿子。同时每个郡王还要有太监、奴婢伺候,享受郡王的各项待遇,因此明朝的太监也是历史上最多的。
藩王们无事可干,把多生孩子当成致富之路
明朝宗室不进行生产劳动,出城、结婚都需要进行报备,时时刻刻接受监管,他们只能每天在王府中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然后不停地繁衍后代,以求得更好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子孙也大多成为游手好闲之辈,每天在自己的封地内欺男霸女,政府还要养着他们,这就是朱元璋定下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源还在于世袭罔替,与历史上其他王朝相比,世袭罔替有明显的缺陷。
秦朝实行的是宗室无功就无爵;汉朝藩王也很严重,刘彻推行了“推恩令”,远房宗室比如像刘备这样的只能靠编织草鞋为生;唐朝也封皇子为王,但只有皇子称号却没有土地,而且这些人都要住在皇城的住宅里,不能到外地去,比如唐玄宗的皇子们都住在“十王府”,皇孙们住在“百孙院”,唐代的王爵无法世袭,子孙们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爵位;元朝时世袭罔替,王爷一大堆,竞争十分激烈,导致98年换了14个皇帝,非正常死亡的就有5个,这也是元朝内斗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明朝,宗室的外延很大。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其余子嗣全部为郡王。而宋朝、唐朝和大部分朝代都是降爵制度,比如宋朝亲王嫡长子降成为郡王,其子降两级,成为国公,降爵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爵位不断的降低,最终宗室地位就会变成与平民无异。
但是对于明朝来说,朱元璋实行保底爵位,这在世界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这种做法。国家需要世世代代供养着这些皇族,而且数量会不断地增多,呈现几何式增长,其结果必然是国家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
明朝末年,朝廷已经养不起藩王了
藩王制度发展的后期,亲王们成为了加速兼并土地的代表,万历年间,福王朱常洵王庄高达1.9万多顷,除了河南地区基本上被搜刮殆尽外,福王又把湖广地区的4485顷5亩土地进行了兼并,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已经养不起宗室了,出现了宗室去官府要钱打死知府的情况,嘉庆帝从此才开始限制王爷妻妾的数量,通过一些方式限制皇族人数的增加,但却依然治标不治本。
中国作为农耕文化的典范,土地是一个国家治理的根基,老百姓只有有口饭吃才不会造反,但是随着地方亲王不断的剥削兼并土地,造成了百姓吃不上饭,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王朝的兴衰其实都是官逼民反的过程,明朝的藩王制度加速了这种现象。
在万历以前,藩王俸禄达到了900万石,这还是统计之后记名的,还有很多统计不全的没有纳入指标,宗室要么拿银子,要么拿粮食,不会给他们不值钱的实物,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情况呢?徐光启曾经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将封地改为分地,封地只收税,买一定的土地给亲王,由亲王来收租,租比税多几十倍,而且土地分完之后就不再对子孙进行分封,也就是亲王要依靠这块为生,必须进行相关治理才能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种方法既不会让亲王闲着,也能让他们造福百姓。
此外亲王还有一些其他的支出,比如在北京举行婚礼时,或者进行祭祀,如果在北京结婚,这些费用需要由政府统一支出,如果到了地方,就要地方支出,从税收中扣除,亲王修建王府的费用也不用自己掏,著名的福王修建王府就是万历给的修王府钱,数额多达40万两。
亲王在地方有一些徭役还需要地方承担,比如城府的修建,乐工、武生、烧香道士、养殖的牲户、屠户、仪仗、医户等都需要算到地方财政的头上。
到了明末时期,宗藩的费用已经超过朝廷税收的1/3,除了封地以外,其他的各项费用也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按照明朝政府的执行能力,宗藩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不是没有办法,是没有能力。
藩王势力的重负导致的是明朝的覆灭,朱元璋想用藩王世袭罔替制度来确保朱家子孙不会沦为乞丐,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当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他开始不断地杀朱放血,最终白白胖胖的朱家人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一下,唐三对于时间、位置、距离的把握非常精确。
他很清楚,就算自己有着一身唐门绝学,也有着三阶的玄天功修为。可是,狼妖天赋异禀,身体强大,正面对敌的话,自己未必是对手。尤其是他年纪小,气血不足,肯定无法久战。如果不是那变身人类强杀了一头狼妖,面对两头三阶狼妖他都未必会出手,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但是,一旦他出手,就必然要命中才行。
狼妖此时正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所以,直到唐三的手掌已经拍击到了他的眼睛侧面时,他才惊觉。猛的一扭头,狼口直奔唐三咬来。
唐三的另一只手却在这时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借助自己身形瘦小的方便,一拉狼毛,改变了自己的方向。几乎是贴着三阶狼妖胸口的位置一个翻转就到了狼妖的另一侧。
右手食指、中指并成剑指,玄玉手催动,令两根手指闪烁着洁白的玉色,闪电般刺向正回过头来的狼妖眼睛。818小说
“噗!”纤细的手指几乎是瞬间传入温热之中,论身体强度,唐三肯定是远不如这三阶狼妖的,但被他命中要害,同级能量的情况下,就再也没有侥幸可言了。
玄天功在玄玉手的注入下,几乎是旋转着掼入那狼妖大脑之中。以至于狼妖的另一只眼睛也在瞬间爆开,大脑已经被绞成了一团浆糊。咆哮声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一般嘎然而止,强壮的身躯也随之向地面跌落。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唐三脚尖在他身上一蹬,一个翻身就落在了较远的地方。
这一击能有如此战果,还是前世丰富的战斗经验帮了他。孩童瘦小的身躯和黑夜是最好的掩护,再加上那三阶狼妖正处于暴怒之中,感知减弱。
正面对抗,唐三的玄玉手都未必能破开狼妖的厚皮。可是,眼睛却是最脆弱的地方,被刺破眼睛,注入玄天功能量,那就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双脚落地,另外一边的三阶狼妖也已经没了动静。唐三这才松了口气。他没有急于去查看那人类,而是迅速趴在地上,将耳朵紧贴在地面,倾听周围的动静,看看还有没有追兵追来。
以他现在的实力,正面对抗三阶狼妖都很难,技巧再好,幼小的身体也太孱弱了。一旦被狼妖命中一下,很可能就致命了。刚刚那看似简单的攻击,他其实已是全力以赴,将自身的精神意志提升到了最高程度。
周围并没有其他动静出现,显然,追杀那能够变身人类的,只有两名三阶狼妖而已。这也让唐三松了口气,不然的话,他就只能是选择逃离了。
他这才走向那名人类,同时也保持着警惕。
当他来到那人近前的时候,顿时发现,那人身上之前生长出的毛发已经消失了。令唐三的心跳不禁增加了几分。
以他幼年的处境,和那变身人类又非亲非故,之前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不出手,等狼妖离开。可他还是选择了出手。一个是因为这被追杀的是人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刚刚的变身。
在唐三原本的斗罗大陆世界之中,就有一种拥有兽武魂的魂师,能够具备类似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修炼兽武魂而不断成长,变得强大。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也有类似的能力,对于他来说,要是能够学到,对自身实力提升自然是大有好处的,也更容易融入到这个世界之中啊!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您提供大神狐逍遥的大明之明武帝实录最快更新
第15章 解惑 人口承载极限免费阅读.https://www.33yqxs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