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仙侠小说>家有美妻好种田>深宫后妃
  大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钱皇后向明英宗说出了心中隐藏许久的话,替孙太后的死对头胡废后进言道:“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劝英宗复其位号。

  胡废后便是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因明宣宗当年为立孙贵妃为后,将其是无过而废之,因此胡善祥又被称之为胡废后。

  而孙太后就是当年顺利上位的孙贵妃,为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正统八年(1443年)胡废后死后,孙太后下令以嫔御之礼将其安葬,给胡废后这个前皇后的身后待遇下降了一大格,等于是在胡废后生前抢了她的皇后位置,死了也不让她享受皇后待遇。

  英宗为孙太后所出,按理说钱皇后和英宗应该是站在孙太后的立场,但钱皇后并没有,反而为胡废后鸣不平。而英宗听到钱皇后的话,虽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立即反对,还是有着赞成之意。

  之后询问大学士李贤意见,李贤是个聪明人,说道:“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是既表达自己的赞成意见,还称赞了英宗圣明,是不着痕迹的拍马屁,自然更容易被领导采纳,更何况英宗本来就打算这么做。

  于是到了第二年的七月,英宗为胡废后上尊谥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重修了陵寝,但因为复其位号并非是其父亲宣宗本意,因此胡废后的神主不祔庙。

  那么钱皇后为何要替一个已经死去多年的胡废后鸣不平呢,而孙太后所出的英宗为何会同意呢,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以钱皇后立场来看,替胡废后鸣不平,是因同情胡废后和以此替自己发声来敲打周贵妃。

  钱皇后是一代贤后,当年土木堡之变以后,英宗被俘虏,钱皇后是耗尽资财,想要赎回自己的丈夫,结果却并没有,因此是日夜哭泣和祈祷,长期下来导致腿部和眼睛受损。

  等到一年之后英宗归国,代宗贪位不还不说,对于自己的哥哥英宗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将其囚禁南宫以后,也没有给予相应的生活待遇,以至于英宗连日常生活都有些难以维持,可谓是苦闷不安。

  对此,钱皇后一面是对英宗不离不弃,时常安慰英宗。一面是在宫中组织赶制绣品,以补贴宫中日常开销,陪英宗渡过了被囚禁的7年苦难时光,等到英宗复辟以后,钱皇后也再度成为皇后。

  钱皇后之所以替胡废后鸣不平,其一是在于同情胡废后的遭遇,毕竟自己也是元后,也是如同胡废后一般无子。

  其二在于钱皇后因为无子,所以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对皇后的位置是虎视眈眈,并且英宗的生母孙太后就是凭着率先生下儿子,而被宣宗立为皇后,有着这个成例在,周贵妃的野心不小,试探的小动作也不断。

  英宗与钱皇后夫妻情深,有英宗在,钱皇后自然是高枕无忧,周贵妃也是掀不起什么风浪,可是等到英宗百年之后,钱皇后的晚景是显而易见的凄凉。

  钱皇后虽然贤惠,也并非是强势之人,但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世之道,胡废后与自己一般都是元后,却仅仅因为无子而被废,死后也得不到该有的待遇,钱皇后同情之余,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她替胡废后鸣不平,还有一个重要用意,便是以此警告和敲打太子朱见深之母周贵妃,元后就是元后,即使上一代人都死完了,即使元后被废了,这也是不可能更改的事情,凭儿子得志的人,也不会一直顺心如意,后代人会纠正其中的过错。

  可惜的是,钱皇后此举并没有什么用,贤惠温柔的她对于周贵妃来说,并没有什么威胁可言,英宗在,周贵妃再不安分,也只能忍着。

  不过英宗一去,即使临终特意交代:“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并且还特意嘱咐太子朱见深要对嫡母钱皇后好。但是钱太后的晚年依旧不好过,继位以后的明宪宗朱见深对很快偏向生母周太后,钱太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郁郁寡欢的钱太后死去,周太后不愿意让其与英宗合葬,明宪宗也是支持生母,还好当时的大臣有骨气,是坚决反对,几个回合下来,明宪宗和周太后只能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裕陵。

  不过周太后也是得到了好处,本来英宗遗诏只与钱皇后合葬,她这么一闹,使得自己将来也能与英宗合葬。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周太后胃口太大,想要自己一人与英宗合葬,于是暗中使坏,改变了英宗的陵寝设计,虽然钱太后与英宗是同陵寝,但却是异隧,而且葬处距离英宗玄堂有数丈,中间的隧道还被填满了,看似同陵却不在一处,而且无路可通。

  而周太后葬处距离英宗并不远,而且还有着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使得事实上与英宗合葬的唯有周太后一人罢了。

  可怜钱皇后一生对英宗情深,晚景凄凉不说,死后更是实际上没有与英宗合葬一处。

  到了英宗孙子孝宗时期,周太后病死,孝宗在检阅裕陵地图之时,发现了其中猫腻,于是将此事交与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等商议,孝宗是至诚至孝之人,虽然对祖母周太后的抚育之恩很感激,但明白周太后这样做并不对,所以打算为钱太后打通隧道。

  但遗憾的是孝宗虽有打通钱太后墓穴隧道的想法,最终却因钦天监和阴阳师都认为会影响风水而作罢,钱太后最终是没有与自己的至爱英宗真正合葬一处。

  周太后虽然在宪宗时期,在万贵妃肆意后宫时,护住了自己的孙子孝宗,是值得称赞,但对于正室钱太后,她的妒忌心太强,如此小动作传之后世,也是为人所不齿。

  二、明英宗追复胡废后,最大原因在于胡废后是无过而废,而且她与孙太后并无过节。

  英宗之所以会追复胡废后,主要有两点,一是胡废后被废得太冤枉,是无过而废。二是孙太后虽视胡废后为死对头,但胡废后自始至终并没有对孙太后展现过反击,并没有什么冲突矛盾。

  说起古代帝王的爱情,清朝的乾隆帝与发妻富察皇后的爱,还有明朝宣宗与继妻孙皇后的爱,都是至情至深,却又是大为不同。

  乾隆帝执政生涯中,乾隆十三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乾隆帝的表现可谓是仁慈圣明,但之后,却是越来越严厉,甚至是有些暴戾,对官员很是苛刻。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逝,乾隆帝可谓是深受打击,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是极度暴躁,是处理革职了一批官员,甚至对于丧期内剃头的官员,也是大动干戈,革职、流放、乃至是处死。

  更是因此对表现不悲痛的大阿哥和三阿哥大发雷霆,直接剥夺他们的继承大统资格,将其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并且警告道:“若不自量,各怀异志,日后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与其令伊等兄弟相杀,不如朕为父者杀之”。吓得大阿哥惶恐不安,两年以后便是忧惧而死。

  如果说乾隆帝对发妻富察皇后的爱是至情至深,甚至夹杂有不加掩饰的暴戾和疯狂。那么明宣宗对孙皇后的爱则是看似表面平静,实则用情至深,是平静之下带有些许疯狂,乃至是不顾后世非议。

  宣宗在皇太孙时期,明成祖朱棣为其举办婚礼,下诏选妃,最后册封济宁胡氏为正妃,而孙氏只是为嫔。

  到了宣宗继位后,胡氏为皇后,封宠爱的孙氏为贵妃。按照明代的制度,皇后既有金册,又有金宝(金印),而贵妃以下只有金册,而无金宝,以示区分等级。

  宣宗为了宠爱的孙贵妃,是开了一个先例,特意请示母亲张太后,专门为孙贵妃铸造了一颗金印,从此以后明朝诸帝贵妃被册封,均是金册和金宝俱备。

  当然如同之后的周贵妃与钱皇后一般,人与人之间如果相差太大,那么下面的人往往只能仰望,而非天天想着取而代之。但如果是占据优势的贵妃和柔善的皇后,本身两者只有一步之遥,贵妃又有优势,自然是野心滋长,想要取而代之,孙贵妃破例得到金印以后,并没有满足,反而想要成为皇后。

  宣宗不喜欢胡皇后,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宣宗虽然是英明之主,但也是经常贪玩游乐,贤惠的胡皇后曾多次规劝,因此是招了宣宗的忌恨,所以孙贵妃吹吹枕边风,宣宗也是想要废后改立孙贵妃为后。

  但是在宣宗之前,明朝皇帝并没有废后之举,宣宗如果真这么做了,开了这个不好的先河,肯定会被后世之人诟病,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宣宗也因此被后世称之为“风流天子”。

  不过宣宗这个人是一个极其有主意的人,他聪明睿智,英明神武,同时也具有独裁的性格,或者说有点一根筋的意思,一旦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别人往往是改变不了他的想法,很明显在废后这件事上,宣宗一旦决定了便是如此。

  宣宗决定改立皇后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先使孙贵妃率先生下皇长子朱祁镇,即后来的英宗,而胡皇后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而且身体“又善病”。在这种情况下,宣宗和孙贵妃开始授意下面人造势,有些揣摩圣意的人也趁机上疏要求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强势的胡皇后坐不住了,只能知趣的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改立孙贵妃为皇后,自己辞位。

  但稳重的宣宗并没有就势同意,孙贵妃也是假惺惺地推辞,还煞有其事地替胡皇后说话:“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宣宗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不想做得太明显罢了,不想留下“宠艳妃而废元后”之骂名。

  他的第二步是获得母亲张太后同意,孙贵妃虽然是张太后的同乡,而且是由张太后母亲送入宫中交由张太后教导,说明两家关系不一般,可能带点亲戚关系或者是交情很深,所以孙贵妃自然是张太后的人。

  但孙贵妃有点聪明伶俐过头了,相比于能容人又话少贤惠的胡皇后,张太后还是觉得胡皇后更适合当皇后,因此张太后并不愿意废胡皇后,但耐不住儿子宣宗一再央求,加上她也明白宣宗这个人一旦打定主意,谁也改变不了,也不想因此与儿子闹僵,只能勉强同意。

  得到张太后同意后,宣宗开始第三步,便是寻求朝廷重臣支持,但宣宗没想到的是虽然以杨荣为首的几位大臣都同意,但杨士奇却态度强硬的拒绝,几经争论,宣宗搬出张太后都同意了的筹码,才统一意见,获得重臣们的支持。

  在完成这三步以后,宣宗示意胡皇后以无子多病为由上表辞位,自己再“勉为其难”地接受她的辞位,将其废后,退居到长安宫,以宋朝旧制,赐号其为静慈仙师,再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虽然宣宗这一系列操作是有板有眼,先让孙贵妃率先生下皇长子,然后造势,再获得张太后支持,最后得到朝廷重臣支持,看似面面俱到,但也显得太过欲盖弥彰,难堵悠悠众口,史书记载“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说起来也是悲哀,宣宗朝的胡废后,可谓是古代废后中最冤枉的一位,是天下怜之。到了英宗朝,于谦被冤杀,更是一出悲剧,是天下冤之。

  宣宗在几年以后也是后悔,为自己解释道:“此朕少年事”。不过是不是真的后悔,恐怕也要打个折扣,宣宗的后悔,更多的应该不是在于觉得愧对胡废后,而是觉得自己此举有损圣明罢了。

  废后之举,宣宗不只是得了个“风流天子”称号,更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自宣宗以后,有了废后这个成例在,后面皇帝废后是相当顺手。

  像代宗要改立太子,废侄子朱见深太子之位,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发妻汪皇后反对,惹恼了代宗便被废了。更离谱的是到了嘉靖帝时期,嘉靖帝要严惩武宗母亲张太后的两个兄弟,皇后张氏趁着嘉靖帝高兴的时候,替这两兄弟讲讲情而已,便被嘉靖帝一句话给废了。如此这般,可谓是影响恶劣,导致后宫的政治生态很是混乱,都没有规矩可言了。

  张太后也觉得自己儿子做得过分,所以对胡废后也是多有体贴,经常召其居住在清宁宫,并且内廷宴会上,让胡废后居在孙皇后之上,使得“孙后常怏怏”。

  可以说在这场明朝第一次改立皇后风波之中,柔善的胡废后面对咄咄逼人的孙贵妃,还有放弃自己的丈夫宣宗,都是极其被动,乃至是任其摆布罢了,虽然孙贵妃为了皇后之位,视其为死对头,但胡废后与孙贵妃并没有什么冲突,说到底这二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因为皇后之位,立场不同罢了。

  当然胡废后唯一不足的一点在于,既然全程退让,没有捍卫自己的皇后之位,没有反抗,那么张太后将她居于孙皇后之上时,她其实应该是极力推辞,免得孙皇后忌恨她。

  但胡废后并没有,孙皇后也聪明,知道宣宗也是有底线的,不敢挑衅自己的婆婆张太后,只能将这笔账记在胡废后身上。

  因此正统七年张太后死,胡废后知道自己唯一的庇护没有了,痛哭不已,郁郁寡欢之下,在次年便离世。孙皇后也趁机报复了一把胡废后,只是用嫔御礼将这个曾经的皇后葬于金山。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胡废后是无过而被废,还有她与孙皇后并没有什么冲突,只是立场不同罢了,所以英宗在晚年,历经人世沧桑,知人情冷暖,听到发妻的劝说,也就顺势追复了这位废后,恢复了她的名誉。

  不过这时胡废后已经逝世20年之久,这迟来的安慰,虽然来得太晚,但后人读史至此,总是有所慰藉。虽然结局不太完美,但不平之事,总是有人管,有人去纠正,也不失为一种完美。如果不平之事,连如此聊以慰藉的结局都没有,事事如此,多了也读史而无味。

  三、明英宗并非孙太后所出,可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决策。

  虽然《明史·英宗前纪》中记载道明英宗的母亲是孙贵妃。

  但在《明史·后妃传》中却记载道:“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为何在《明史》之中关于英宗生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呢?

  主要原因在于明朝人的史料说法之中,就多有提到英宗非是孙太后所出,所以到了清朝,修史的人综合了多方史料,便将英宗非孙太后所出也写进史书之中。

  再参考宣宗想要改立孙贵妃为皇后,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孙贵妃想要成为皇后,就要先为宣宗生下儿子,便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马上率先生下皇长子,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所以英宗应该并非孙太后所出,这一切不过是宣宗在背后支持罢了,所以孙贵妃在宫中指使心腹宫女太监,抢占了别人生下的皇子,将其据为己有,“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

  不过宣宗和孙贵妃也的确是厉害,将这件事做的是干净利落,没有多少痕迹所言,所以《明史》也只是那般简单的记载。至于英宗真正的生母是谁,是什么样的下场,是如何被人夺走儿子的,都是史无可考了。

  像宋仁宗为李宸妃所生,但父亲宋真宗为了使得宠爱的刘娥成为皇后,于是宋仁宗就成为刘娥之子,但还好的是,这件事并非了无痕迹,刘娥死后,宋仁宗便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真相。

  但英宗在孙太后死后,也没有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准确来说,英宗都不知道自己并非孙太后所出。

  不过英宗两度为帝,前后在位24年,还是颇有政治手腕,在宫中那么多年,应该是清楚自己并非孙太后所出,不过找不到生母,加上孙太后对他也不错,所以他并没有捅破这件事。

  清楚了这一点,英宗自然不会死站在孙太后立场,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追复胡废后的决定,当然这肯定不是关键原因。因为不论英宗清楚与否,他只要没说出来自己非孙太后所出,孙太后又对他有抚育之恩,两人依旧是共同利益体,不会只是因为此事而追复胡废后,英宗之所以追复胡废后,主要原因还是前文中交代的两点。

  说起来英宗也是很有人情味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很复杂,既昏庸又英明。年少时梦想成为父亲宣宗、曾祖父成祖朱棣那样的马上天子,于是御驾亲征想要证明自己,结果却是自己一生耻辱的开始,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复辟后更是冤杀于谦,再有“曹石之变”,是一步步将自己钉在耻辱架上。

  但是他的后半生,却是如同浪子回头金不换一般,也是做了三件善事。第一件便是追复胡废后,第二件事是释建庶人之系,第三件事是罢宫妃殉葬,《明史》评价:“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如果他这一生稳打稳扎,年少时没有那般无脑热血,不再幻想再现先辈上马平乱,下马治天下的辉煌,没有犯下那些错误,哪怕只是中规中矩的治国,即使只是萧规曹随般的延续父亲宣宗时代的政策,想必也定是有着一番作为,会留下美名,不至于留下那么多“恶名”。

  不过英宗终究是犯了太多错,即使人格魅力无双,能使敌人成为好友,即使晚年做了不少好事,但前错难以弥补,只能是毁誉参半,甚至是批评大过赞誉太多。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一下,唐三对于时间、位置、距离的把握非常精确。

  他很清楚,就算自己有着一身唐门绝学,也有着三阶的玄天功修为。可是,狼妖天赋异禀,身体强大,正面对敌的话,自己未必是对手。尤其是他年纪小,气血不足,肯定无法久战。如果不是那变身人类强杀了一头狼妖,面对两头三阶狼妖他都未必会出手,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但是,一旦他出手,就必然要命中才行。

  狼妖此时正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所以,直到唐三的手掌已经拍击到了他的眼睛侧面时,他才惊觉。猛的一扭头,狼口直奔唐三咬来。

  唐三的另一只手却在这时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借助自己身形瘦小的方便,一拉狼毛,改变了自己的方向。几乎是贴着三阶狼妖胸口的位置一个翻转就到了狼妖的另一侧。

  右手食指、中指并成剑指,玄玉手催动,令两根手指闪烁着洁白的玉色,闪电般刺向正回过头来的狼妖眼睛。818小说

  “噗!”纤细的手指几乎是瞬间传入温热之中,论身体强度,唐三肯定是远不如这三阶狼妖的,但被他命中要害,同级能量的情况下,就再也没有侥幸可言了。

  玄天功在玄玉手的注入下,几乎是旋转着掼入那狼妖大脑之中。以至于狼妖的另一只眼睛也在瞬间爆开,大脑已经被绞成了一团浆糊。咆哮声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一般嘎然而止,强壮的身躯也随之向地面跌落。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唐三脚尖在他身上一蹬,一个翻身就落在了较远的地方。

  这一击能有如此战果,还是前世丰富的战斗经验帮了他。孩童瘦小的身躯和黑夜是最好的掩护,再加上那三阶狼妖正处于暴怒之中,感知减弱。

  正面对抗,唐三的玄玉手都未必能破开狼妖的厚皮。可是,眼睛却是最脆弱的地方,被刺破眼睛,注入玄天功能量,那就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双脚落地,另外一边的三阶狼妖也已经没了动静。唐三这才松了口气。他没有急于去查看那人类,而是迅速趴在地上,将耳朵紧贴在地面,倾听周围的动静,看看还有没有追兵追来。

  以他现在的实力,正面对抗三阶狼妖都很难,技巧再好,幼小的身体也太孱弱了。一旦被狼妖命中一下,很可能就致命了。刚刚那看似简单的攻击,他其实已是全力以赴,将自身的精神意志提升到了最高程度。

  周围并没有其他动静出现,显然,追杀那能够变身人类的,只有两名三阶狼妖而已。这也让唐三松了口气,不然的话,他就只能是选择逃离了。

  他这才走向那名人类,同时也保持着警惕。

  当他来到那人近前的时候,顿时发现,那人身上之前生长出的毛发已经消失了。令唐三的心跳不禁增加了几分。

  以他幼年的处境,和那变身人类又非亲非故,之前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不出手,等狼妖离开。可他还是选择了出手。一个是因为这被追杀的是人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刚刚的变身。

  在唐三原本的斗罗大陆世界之中,就有一种拥有兽武魂的魂师,能够具备类似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修炼兽武魂而不断成长,变得强大。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也有类似的能力,对于他来说,要是能够学到,对自身实力提升自然是大有好处的,也更容易融入到这个世界之中啊!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您提供大神古云谷雨的家有美妻好种田最快更新

深宫后妃免费阅读.https://www.33yqxs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