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仙侠小说>家有美妻好种田>为何嘉靖唯独把成祖请出
  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驾崩,时年三十一岁,身后没有留下子嗣;因为武宗没有同父兄弟(长大成人的),所以他驾崩后,大明皇统大宗由此断绝。

  武宗驾崩后,朝廷内阁首辅杨廷和依照太祖皇帝制定的《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一款的圣训,将武宗祖父明宪宗成化帝第四子、兴献王朱佑杬(即武宗最长的叔父、明孝宗异母弟中最长者)长子,时为兴世子的朱厚熜以“伦序当立”为原则,迎其入京、继承堂兄武宗皇帝所遗下的大统,承袭大明社稷;朱厚熜即大明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嘉靖帝。

  原本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是想让嘉靖帝以孝宗皇帝的嗣子、武宗皇帝的弟弟身份入继大宗、继位为帝;但在以武宗的名义颁布遗诏、宣布以兴世子入京承袭大统时,杨廷和等文臣们一时间疏忽,没有在遗诏上明明白白地写下“以兴世子入继孝宗皇帝为嗣子、为大行皇帝之弟、‘兄终弟及’承袭皇位”这一款,这才让嘉靖帝将来紧紧抓住这一点,和文臣们进行了十多年的往来拉锯战,并最终彻底击败文官集团,获得了礼法上的最终胜利。

  杨廷和在选取兴世子为武宗继承者、准备入继大统时,就考虑到了兴藩一脉人丁稀薄、势力孱弱,兴世子又年少文弱,比较容易控制,相对宪宗位下其他宗藩来说,确实是最合适的新帝人选。但让文官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兴世子虽年少,却极为老成,城府深、心思缜密,性格坚韧,对于以何种身份入继大统之事、及对孝宗夫妇如何称呼,早就有了不可更改的主见。从入京开始,兴世子(后来的嘉靖帝)就因礼仪宗法纲常等事,和辅臣、文官们爆发了激烈冲突,并持续了十多年,史称“大礼议”(实际上就是君权与臣子治权间,以礼法制度的名义所展开的交锋)。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兴世子经迎接使团恭请,抵达了京师。当时文臣们想要兴世子以皇太子的礼仪,从东安门入宫,居文华殿,然后择日登基,并改称孝宗为“皇考”、称生父兴献王为“皇叔父”。兴世子大怒,斥责文臣们说“我以遗诏嗣皇帝位,不是来给别人当儿子的!”

  这样,兴世子还没有正式继位,就和文臣们因为宗法礼仪之事闹得不可开交,彼此都不愿意让步,一时间,事情僵持了下来,大明的新皇帝居然无法顺利登基。

  最后,是武宗生母、孝宗的皇后张氏下懿旨给内阁和文臣们,让他们以国事为重,以臣子的身份给兴世子上劝进笺表,先把君臣名份定下来再说。诸臣接受了皇太后的懿旨,在京师郊外给兴世子上笺劝进,兴世子因此受笺,从大明门直入皇宫,随即在奉天殿正式继位。而原本内阁给新帝拟定的年号是“绍治”,皇帝罢去未用,亲自拟定年号为“嘉靖”,这就是明世宗嘉靖帝称呼的由来。

  从嘉靖帝即位开始,文臣们和皇帝之间,就对于以哪一位为皇帝宗法制度上的父亲(即尊为皇考)之事而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文臣们从大明祖制及儒家伦理出发,坚持要嘉靖帝以孝宗弘治帝(嘉靖帝三伯、武宗正德帝生父)为皇考,以武宗生母、孝宗皇后张氏为母后;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将改称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嘉靖帝尚在世的生母、兴王妃蒋氏改称“皇叔母兴国大妃”。这样一来,大明皇统将在宗法上保持在孝宗、武宗这大宗一系,而不至于大统承袭出现转移(宗法礼仪上的)。

  后世都知道,嘉靖帝一生对后妃子女的感情可以用“凉薄”来形容,属于“刻薄寡恩”之人,但他惟独对父母的感情异常的深厚,尊崇生母、感怀亡父,人所共知。因此,当年轻的嘉靖帝得知文臣们要让自己认伯父孝宗皇帝为父、以皇太后张氏为母,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反倒要改口叫“叔父、叔母”时,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反驳说:“朕父母俱全,何可为他人子焉!”

  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嘉靖帝不顾群臣的反对,下旨追尊生父兴献王朱佑杬为“兴献帝”,尚健在的亲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表示位份不敢压过武宗生母张太后的意思),生母兴王妃蒋氏为“兴献后”。不过,嘉靖帝毕竟刚刚继位,羽翼未丰,也不能立即就和文臣们撕破脸、和皇太后张氏闹翻,出于平衡目的,嘉靖帝在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发布谕旨,还是称孝宗为“皇考”,张太后为“圣母”,而“兴献帝”、“兴献后”则改称“皇帝本生父母”。

  这样暂时的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嘉靖三年(1522年),在历时三年半的对抗中,年轻的嘉靖帝勉强退了一小步,名义上奉伯父孝宗皇帝为“皇考”、给名义上的母后——张太后上尊号为“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而但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还是在此期间被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得到了“皇帝”的头衔,嘉靖帝生母、原本只是“兴献后”的蒋氏则为进一步加尊为“皇帝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在宗法上和正牌皇太后张氏平起平坐。另外,嘉靖帝的亲祖母(兴献王朱佑杬生母、明宪宗邵贵妃)也从“皇太后”升级为“寿安太皇太后”(名份上高过了慈寿皇太后张氏)。

  虽然从宗法上来看,嘉靖帝在没有完全掌握皇权之前,暂时还是以孝宗夫妇为宗法上的父母,生母则加了“本生”二字,但嘉靖帝内心实际只承认兴献王夫妇是自己的血缘父母,孝宗夫妇这个“皇考”、“母后慈寿皇太后”的称谓,嘉靖帝从来都觉得别扭,内心相当抵制。而对于兴献王夫妇被尊称为“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之事,文臣们同样是极度反感,认为这有违儒家礼仪、宗法制度,完全不可以接受。所以,嘉靖帝和文臣们都对勉强达成的现状很不满意,一直想要彻底推翻对方的主张,获得礼仪制度上的最后胜利。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因为在和嘉靖帝进行了三年之久的“礼议之争”中心力交瘁、又加上对自己当初在以武宗名义发布的遗诏中遗落“兴世子入继孝宗、以皇子之名继位”程序、造成今日皇室礼仪制度上产生激烈争论的内疚和惭愧,内阁首辅杨廷和心灰意冷之下,向嘉靖帝提出致仕,从此再也不搅进这摊浑水中去了。

  嘉靖帝没有过多挽留,很是痛快地批准了杨廷和的致仕要求,并赐给杨廷和“表彰功勋”的诏书,让朝廷提供车马、物资、护卫卫,送杨廷和返回位于四川成都的故乡,并再次确认将荫封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旨意。

  文官之首杨廷和的无奈致仕,标志着嘉靖帝在“大礼议”之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让嘉靖帝有所忌惮、阻止他在宗法上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从而在“礼制”上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嘉靖帝在逼退了最大的对手杨廷和之后,决心趁热打铁、再度出击,进一步将自己亲生父母的名份拔高,乃至于彻底尊崇为“皇考、母后(唯一的)”。于是,嘉靖帝直接下旨,命礼部官员为“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预备好祭祀的册文,准备在当年的冬至祭祀中,将亲生父母的册文加入到历代大明皇帝和在世的张太后所拥有的册文内,一并以此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按礼仪制度来说,正统的皇帝和皇后,才会在祭祀大典时拥有自己的册文(在世的也有),“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说到底也才是皇帝的“本生父母”,身份、资格都不能和真正的的皇帝、皇后相比,嘉靖帝这完全是假公济私、想要浑水摸鱼,直接把本生父母抬高到正统帝后的位置。因此,群臣闻讯后,无不哗然,对嘉靖帝这种明目张胆违反宗法制度的行为义愤填膺、极度不满。

  一片哗然中,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状元、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杨慎(即致仕首辅杨廷和长子)趁机发动同年的进士,以及在京六部九卿、翰林科道、法司通政、诸司郎官等文臣共计二百二十九名,到左顺门前“候旨”(其实就是要挟皇帝),请求嘉靖帝收回给本生父母授册、陪祭的诏令(在杨慎坚持维护宗法礼仪制度的表面,其实也隐含了他不满嘉靖帝过河拆桥、逼迫自己父亲致仕,因此借机闹事的目的)。而在发动“左顺门谏言”前,杨慎为了增加气氛、以壮声色,还喊出了那句流传后世的千古名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

  此时的嘉靖帝,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孤零零一人从安陆封地到京师来继位的年轻王世子了,经过了三年的帝王生涯,他本来就异常成熟的政治手段更加老练狠辣,朝政大权几乎完全操控在手(仅仅只是名义上还不敢和张太后顶牛而已)。面对以杨慎为首的一帮文臣有如儿戏般的“乞求”(其实是要挟),他虽然也表现出恼怒,但终究没有沉不住气、中了杨慎他们的“激将法”,而是不动声色地先命內官传口谕,让左顺门外的群臣先退朝,日后再议。

  杨慎等人见嘉靖帝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请求,又没有强行赶走左顺门外的同僚们,自认为皇帝是心虚、不敢过于压制,怕因此得罪全体文臣,于是更加放肆,在左顺门外继续哭闹,甚至用手大力拍打宫门,搞得左顺门外“声震阙庭”,有如市井菜场一般。

  嘉靖帝得知文臣们在左顺门外吵闹喧哗、还拍打宫门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命锦衣卫将为首的几个人——翰林学士丰熙、六科给事中张翀、御史余翱等一一逮捕,下诏狱审问(故意没有第一时间抓杨慎)。而杨慎见同僚被锦衣卫抓走,气愤恼怒不已,头昏脑涨之下不加思索,带着剩余的同僚们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呼喝奔走,边走边哭,大声抗辩,直言皇帝拘押直臣,压制言论,破坏宗法礼仪。当时皇宫内外的呼喊、哭泣声此起彼伏,响彻宫廷。

  嘉靖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即再次派出锦衣卫力士,以“要挟君上、无人臣礼、大不敬”为由,将在左顺门外闹事的官员全部抓捕,其中四品以上的八十六人暂时停职待罪(秋后算账),五品以下的一百三十四人则直接下狱论罪。经过内阁授权三法司会审(内阁辅臣张璁、桂萼等都是嘉靖帝心腹),给这些不顾礼法、在皇宫外闹事的官员们做出了处罚判决——四品以上官员,停俸降职(日后都被贬斥、勒令致仕,就是滚回家吃老米饭去),五品以下官员先加以廷杖,然后革职、充军。在执行廷杖的过程中,一共有十六人受刑不过,当场被打死。

  而“左顺门事件”的罪魁祸首杨慎,先是在下狱后于七月十五被廷杖一次,几乎当场被打死,不过“死而复苏”;十天后,深恨他的嘉靖帝亲自下旨,再“廷杖一次”,明显,嘉靖帝这是要杀杨慎而后快。但最终嘉靖帝考虑到不要轻易得罪整个文官集团(杨慎是科举状元、在文臣中极具象征意义,又是致仕大学士杨廷和的长子),尤其要给杨廷和面子,所以二次廷杖后,嘉靖帝将打得半死的杨慎革职流放,充军云南永昌卫,永不叙用、遇赦不赦(杨慎日后被流放终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十二岁的杨慎病逝于昆明)。

  在用雷霆手段彻底压制了出头挑事的文臣、并将话语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之后,嘉靖帝当机立断、在接下来的冬至大祭礼中,给生父“恭穆献皇帝”去掉了尊号上前缀的“本生”二字,直接尊称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蒋氏则加尊号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刚刚薨逝的亲祖母邵太后追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入葬茂陵(宪宗的陵寝),和祖父宪宗皇帝合葬。在宗法仪制上,嘉靖帝的生父、生母、亲祖母,都得到了正统皇帝、皇后的尊号和待遇。

  另外,对于称呼了三年“皇考”的伯父孝宗皇帝,嘉靖帝也正式在这一年改称其为“皇伯考”,伯母张太后名义上“皇帝母后”的身份也改称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开始,历时三年的君臣“大礼议”争斗,终于在掌握了皇权、且心志坚毅、个性稳狠的嘉靖帝的雷霆手段打击之下,以皇帝大获全胜、文臣们一败涂地而告终(当然,在嘉靖帝的孙子明神宗万历帝那里,文臣们又找回了场子)。

  表面上,围绕着“皇帝尊崇生父”而展开的“大礼议”交锋,看似是宗法和礼仪制度之争,实则却是君权与臣权的激烈对抗、和对朝政控制权的争夺。而原本认为会轻松获得胜利的文臣们,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才知道之前被他们所轻视、疏忽的年轻皇帝心思有多深邃、意志有多坚定、手段有多娴熟,败在他的手下,不冤。

  嘉靖四年(1525年),嘉靖帝生父“恭穆献皇帝”当年为兴王时的侧妃王氏被晋封为“皇考淑妃”(不是记载中的睿庙淑妃,此时恭穆献皇帝还没有加睿宗庙号),嘉靖五年(1426年),“恭穆献皇帝”的神主(牌位)被嘉靖帝送到太庙内,不过没有立即奉安于正殿,而是“别奉于世庙”。

  十二年之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嘉靖帝的生母“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蒋氏病重,行将离世,嘉靖帝对父母极孝,因此便预备为母亲再争取身后的荣耀,一定要让母亲以正统皇后的身份享受后世子孙的代代祭祀、永世不绝。

  因此,当年九月,嘉靖帝按照大明历代先帝的谥号仪制,为生父加谥号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上庙号为“睿宗”,同时改位于湖广承天府(即兴王封地安陆州)的兴献王墓(嘉靖帝即位后,一直没给父亲的墓改名)为“显陵”,做好了将来一旦母亲驾薨,则可以立即归葬显陵,以皇后身份和父亲合葬的准备。

  既然“恭穆献皇帝”已经升级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具有了“睿宗”的庙号,那么睿宗的神主就得按照礼仪制度,摆放进大明太庙正殿内,接受后世子孙的祭祀。但大明皇家的太庙,是明太祖建国登基之后,依据周礼《礼记.王制》中所记载的“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太祖)之庙而七”的制度、并稍做修改,重新制定的宗庙祭祀仪制。大明的太庙,在周礼的制度上增加了一昭一穆,于正殿之中供奉始祖、四昭四穆,共计九位神主。

  到了明宪宗成化帝于天顺八年(1464年)继位时,大明太庙中正殿内的位置已经全部满了,分别是:德祖朱百六(始祖)、懿祖朱四九、熙祖朱初一、仁祖朱世珍、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兴宗朱标被取消庙号、建文帝朱允炆无资格)、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景泰帝朱祁钰当时没有庙号,无资格)。

  二十四年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驾崩,明孝宗弘治帝继位。宪宗的神主按照制度将奉安于太庙正殿,但此时太庙正殿内供奉的从始祖德祖朱百六开始,加上四昭四穆,至英宗朱祁镇为止,共计九代,已经满员了。于是,孝宗下诏给礼部及宗人府,亲自解释了宗法“迁祧”的原则:“德祖以上,祖宗莫得其世次,德祖应以周后稷例,不可祧,其余亲尽则祧。”因此,孝宗将大明始祖德祖之下,离先帝宪宗血缘关系最远的懿祖的神主从太庙正殿中迁出,另建“祧庙”,将懿祖神主供奉其中。

  之后,孝宗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武宗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先后驾崩,其神主都奉安于太庙正殿,嗣皇帝按照孝宗所做出的“迁祧”原则,将德祖之下,血缘关系最远的熙祖、仁祖神主从正殿迁出,迁往“祧庙”和懿祖作伴,一并供奉,以腾出正殿内的位置给孝宗、武宗神主。

  因此,到了嘉靖帝在位时期,大明太庙正殿内的神主位置,是:德祖朱百六(始祖)、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而懿祖朱四九、熙祖朱初一、仁祖朱世珍的神主,已经迁往“祧庙”供奉。

  嘉靖帝要做孝子,追尊其父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上庙号“睿宗”,如果此时将睿宗的神主放进太庙正殿内供奉,那么之前的九位先帝神主中,就得按照懿祖朱、熙祖、仁祖的例子,被“迁祧”出正殿一位,移到“祧庙”供奉。而现有的九位神主中,德祖是大明皇室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一人,孝宗皇帝有诏令“以周后稷例,不可祧”,所以可以一直供奉于正殿。太祖皇帝朱元璋则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有开国立基之赫赫功劳,自然“万世不祧”,并稳居于正殿正中,不管后世子孙嗣皇帝的血缘有多远,也不会“祧”到他头上。

  既然德祖、太祖的神主不能挪位置,那么,太祖之下,距离“睿宗”血缘最远的先帝,就是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大明社稷的太宗朱棣;将六世祖太宗的的神主从太庙正殿中迁出,给父亲“睿宗”的神主腾出位置,世宗起初的心思,就是这个样子。

  一百一十四年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世宗的六世祖、永乐帝朱棣在第五次北征途返回中,病逝于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炽奉遗诏继位,即明仁宗洪熙帝。

  仁宗即位后,要为父皇永乐帝追上谥号、尊号,以评价先帝的一生功业,所以仁宗召集群臣,商议给先帝尊上何种谥号、庙号。而在廷议中,诸臣以先帝有“北征鞑靼、南讨安南、六下西洋、编写永乐大典、建造京师”等文治武功,实在是武功赫赫,德业昭昭。又兼具文武全才、宽严并济、荣受直言、保全功臣等圣德,一致认为要为其上“太宗”庙号,并随后尊上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此后一百多年,永乐帝的庙号和谥号都是“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这一次,嘉靖帝为了要把父亲睿宗的神主摆进太庙正殿内,打起了已经安放于太庙内一百多年的六世祖太宗皇帝的神主主意,准备按照“迁祧”原则,把太宗的神主迁到“祧庙”中,然后把父亲睿宗的神主正大光明地摆进太庙正殿。

  但太宗皇帝当年起兵靖难,历经三年苦战才夺取了皇位,虽然名为承袭太祖的大统,其实属于开创基业。而他之后的仁宗、宣宗皇帝,之所以能由宗藩成为帝系,都要拜太宗所赐,即使是嘉靖帝本人,也因为是太宗的直系后裔,这才可以有资格继位为帝。太宗的功业昭昭,后世子孙崇敬万分,嘉靖帝当然也不例外。

  但不迁祧太宗,那么睿宗的神主就无法摆进太庙正殿,因此嘉靖帝硬着头皮想要直接将太宗的神主迁走。可这个时候,依旧不甘心败在皇权之下的文臣们又不干了,他们以太宗皇帝文治武功威名赫赫、功业昭昭为名,坚决反对迁祧太宗神主,尤其太宗是“靖难”成功、夺取的大统,实同于开国皇帝一般。这样的“开基”功劳,无论如何也不能像普通皇帝一样,被迁祧出正殿(其实这是文臣们在“大礼议”中吃了亏,一直不服气,总要在其他牵扯到礼制的地方争一争)。

  其实,嘉靖帝也不想拉下脸直接将太宗的神主迁走,在大臣们的一致反对下,皇帝收回成命,决定越过太宗,在他之下寻找其他先帝神主,加以“迁祧”(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嘉靖帝最想迁祧的,就是堂兄武宗正德皇帝的神主牌位,不过这个更加不合礼法,文臣们和武宗关系再恶劣,也不会支持嘉靖帝的这个出格行为)。

  但是,嘉靖帝想直接越过太宗、去迁太宗之下、其他先帝们神主的想法,又被文臣们所反对,大臣们借口“于礼法制度不合”、“有悖于祖宗圣训”等,对嘉靖帝的这个意见也不赞同(其实文臣们的潜在意思就是皇帝你别折腾了,睿宗的神主直接去祧庙和懿祖、熙祖、仁祖等老祖宗作伴最好)。

  嘉靖帝何等聪明机敏,怎么会不知道文臣们的小心思,不过宗庙祭拜之事属于国家最重要、最严肃的大典,不能像处理“左顺门事件”一样,直接上棍子打得文臣们服气,那样就太没格局了。于是,嘉靖帝一反之前自己想要将太宗皇帝的神主迁出太庙正殿的主意,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月,用“尊崇太宗开创之功”的名义,正式将永乐帝的庙号由“太宗”升级为“成祖”,谥号也从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升格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用启、肇两字,以示崇敬成祖开创之意),将永乐帝的身份拔高到“开创之祖”的位置,和大明始祖“德祖”、开基之祖“太祖”并驾齐驱。然后,嘉靖帝明确“成祖”与“德祖”、“太祖”一样,都属于“万世不祧”之祖,永远在太庙中拥有崇高的位置,受后世子孙代代祭祀。

  在使出了“釜底抽薪”之计、将文臣们的小心思干脆利落地反击回去、使他们哑口无言后,嘉靖帝再接再厉,将太庙正殿中,位于“成祖”之下的五世祖、仁宗洪熙帝的神主迁往“祧庙”中奉安,和懿祖、熙祖、仁祖去作伴(仁宗也是第一位神主被迁祧出太庙正殿的正统皇帝),为将来将父亲睿宗的神主送入太庙正殿供奉做好了最后一步准备。而文臣们再怎么标榜仁宗“仁宣之治”的功劳,他也只是“守成之主”,没有太祖、成祖那种开创基业的赫赫功劳,迁祧他的神主,文臣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宗法礼制上也没有纰漏。嘉靖帝的“尊崇生父”目的,至此终于圆满完成。

  原先嘉靖帝预备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当年,就正式将父亲睿宗的神主送入太庙正殿供奉,取代空出来的仁宗神主位置,但恰恰在这一年十二月,嘉靖帝生母、“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蒋氏因病薨逝,嘉靖帝悲恸不已,追谥母亲为“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因此供奉睿宗神主入太庙正殿之事就耽搁下来。

  为了给母亲办丧事、以及千里迢迢将母亲的遗体运回承天府(安陆州),和父亲睿宗合葬于显陵,嘉靖帝暂时中止了将父亲睿宗的神主迁往太庙正殿的行动,睿宗神主依旧在单独修建的“世庙”内接受供奉。此后十年,嘉靖帝没有提出迁睿宗神主到太庙正殿,正殿内的历代先帝神主,一直只有八个(仁宗:那何必把我迁出来和几个老头子作伴呢)。

  一直到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嘉靖帝终于想起来自己父亲的神主还没有迁到太庙正殿,而五世祖仁宗的神主,早在十年前就和老祖宗们在“祧庙”中作伴了,提前布置好十年的局一直也没彻底落实。于是,嘉靖帝在这一年举行了盛大仪式,正式把父亲“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的神主从世庙内恭恭敬敬地请出来,然后供入太庙正殿内,以“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的原则(嘉靖帝心虚,不敢论世次)将睿宗神主奉于太庙德祖之左、昭四的位置,供奉的位次还在堂兄武宗皇帝神主之上(而睿宗生前,可是给武宗当了十四年的臣子)。

  就这样,在孝顺儿子嘉靖帝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之下,生前一天皇帝也没有当过、最高只是一个普通藩王的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佑杬,终于在身后享受到了正统皇帝的全套待遇,还进入了至高无上的太庙正殿,接受后世子孙的崇敬和膜拜,这在他生前,是万万不敢想到的。

  明世宗嘉靖帝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其子明穆宗隆庆帝即位后,按照祖宗所定下的迁祧规矩,将宣宗宣德帝的神主从太庙正殿迁出,改到祧庙供奉,给嘉靖帝的神主腾出了正殿中位置。此后,明穆宗隆庆帝、明神宗万历帝、明光宗泰昌帝、明熹宗天启帝先后登基、驾崩,他们的神主也依照祖宗制度,被送进太庙正殿接受供奉,相对的,原先的明英宗天顺帝(正统帝)、明宪宗成化帝、明孝宗弘治帝、明武宗正德帝的神主纷纷自正殿移出,迁往祧庙供奉。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第十六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农民军攻克京师之后,自缢殉国于煤山。如果按照之前的太庙制度,崇祯帝驾崩后,神主将进入大明太庙正殿供奉,而此时需要从正殿被“迁祧”的,正是近百年前被嘉靖帝硬塞进正殿内的“睿宗献皇帝”神主。可是,大明中枢这个时候已然灭亡了,再也没有人会关心太庙中的“迁祧”、“供奉”事情,睿宗的神主迁不迁、崇祯帝(思宗)的神主入不入正殿,南方的南明历代小朝廷根本就顾不上考虑(大明太庙都不在南明势力范围之内了),“睿宗献皇帝”的神主供奉问题,就此划上了不是句号的句号。

  公元1505年,也就是弘治十八年,这一年里明孝宗朱佑樘去世,继任皇帝是他的长子明武宗朱厚照。

  作为明朝第十代皇帝,在其继位之初,当时第八代韩王朱旭櫏向这位新皇帝上了一道奏疏,主要为其韩藩内的第二代襄陵郡王朱范址请求嘉奖,理由是他读书守礼,尤其是在孝道方面,变现得尤为突出。他在其母亲病危的时候,同他父亲朱冲秌一样,直接刲股和药,使得母亲的病得以痊愈。

  “襄陵王冲秌,宪王第二子,有至性。母病,刲股和药,病良已。及卒,终丧毁瘠。每展墓,必率子孙躬畚锸培冢。先后玺书褒美者六。子范址服其教,母荆罹危疾,亦刲股进之,愈。”《明史•列传六》

  割股疗亲,自古以来就是孝道的极佳表现,而朱范址真的做到了这个地步,可谓当时宗室的典范。所以韩王朱旭櫏为其请求嘉奖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对此,正德皇帝也没有理由拒绝嘉奖,直接下书奖谕称:

  “敬闻高叔祖襄陵王年高德盛,孝义彰闻,朕不胜嘉悦。夫宗室者,天下之表率。有此善行,宜用表扬。尚益懋初心,允终令德。俾诸后进有所观法,同归于善,庶于藩辅有光焉。”《明武宗实录•卷五》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居然称襄陵王朱范址为高叔祖,这是一个怎样的称呼呢?混沌深处。

  凌天感受着四周的无尽黑暗,一脸无语。

  “不就熬夜看了本洪荒小说吗,这就穿越了?”

  “我的老哥,可千万别穿到洪荒啊...”

  ...

  凌天喃喃自语着。

  而就在这个时候。

  一道机械的电子音忽然响起...

  【滴!】

  【检测到宿主苏醒,神级选择系统激活!】

  【宿主降临节点为龙汉量劫中期,请选择...】

  【选择一:吞噬元凤,取而代之,奖励混沌钟。】

  【选择二:成为元凤腹中胎儿,奖励混沌青莲。】

  【选择三:随机降生,奖励造化玉碟碎片一枚。】

  神级选择系统?

  龙汉量劫?

  元凤?

  看到这些字眼,凌天一脸呆滞。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居然真的穿越到了洪荒!

  还是恐怖的龙汉量劫时期!

  相比以后的巫妖量劫和封神量劫。

  龙汉量劫时期大道未隐,大能之士层出不穷。

  穿越到这个时期的洪荒,对于凌天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开局。

  好在凌天成功激活了系统。

  要是没系统,裸穿洪荒。

  凌天不如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还好还好...”

  ......

  好不容易恢复了心神,凌天再次看向了三个选择...

  选择一的话,能够将元凤取而代之,还能够获得先天至宝【混沌钟】。

  乍一眼看上去非常奈斯。

  但作为洪荒小说迷的凌天,对元凤的结局再清楚不过。

  并且开局就送钟。

  系统的深深恶意...

  昭然若揭!

  选择一,是决计不能选的!

  至于选择三,随机降生,奖励【造化玉碟碎片】...

  洪荒内种族无数,数也数不清。

  天知道凌天会降生成什么?

  若是跟脚垃圾,就算拥有【造化玉碟碎片】,也是白瞎!

  还是逃不过量劫炮灰的命运!

  选择三,也是不能选的!

  现在看来。

  唯一还算保稳的就是选择二...

  成为元凤腹中胎儿!

  不仅有逃过量劫的机会。

  还能在初期有凤族当靠山。

  最关键的是奖励【混沌青莲】啊!

  当初,开辟出洪荒的盘古大神就是从【混沌青莲】中诞生的!

  虽然如何炼化还是个大问题。

  但能有机会与盘古大神有差不多的孕育条件。

  这可是天大的机缘!

  想到这里。

  凌天再没有任何犹豫。

  “系统,我选二!”

  话音刚落。

  凌天的真灵一颤,化作了一道流光,朝着洪荒世界飞去。

  这道看似不起眼的流光,轻易撕开了洪荒世界的屏障,落向南明不死火山...

  ......

  此时的洪荒。

  正值神逆陨落不久。

  龙、凤、麒麟三族还处于消化神逆遗留的蜜月期当中。

  三族虽然免不了有些冲突,却也远远未到血海深仇的程度。

  洪荒之内,一片欣欣向荣!

  但谁也不知道的是...

  魔祖罗睺已经突破到了混元金仙后期。

  一场针对三族,乃至整座洪荒的天大阴谋,悄然降临...

  ......

  南明不死火山。

  元凤身材高挑,容颜绝世,威严而绝美!

  但就在元凤回到洞府的刹那。

  就立即褪去了紫色纱裙,蹬掉了鞋子,露出了白嫩的脚丫。

  元凤的眼眉当中,分明透着难以遏制的愠怒。

  “疯了,都疯了!”

  “老娘没有道侣怎么了,没有诞下子嗣怎么了?”

  “那个火凤王,居然想要与老娘结成道侣?”

  “谁给他的自信?”

  ...

  元凤气鼓鼓的,一口一个老娘,哪里还有半点凤族之长的威严。

  与此同时。

  一道软糯好听的声音缓缓响起...

  “姐姐,你也别生气,只要你不答应,他们不敢强求的。”

  说话的,赫然是凤族圣女,青鸾。

  闻言。

  元凤心中依旧愤怒不已,牙齿咬得咯咯响。

  “都怪祖龙和始麒麟那两个家伙,自己荒淫无度也就罢了。”

  “生出些个跟脚垃圾的子嗣,还动不动跑到老娘跟前炫耀。”

  “可恶,可恶!”

  “......”

  跟脚稀烂?

  在听到元凤的话之后。

  青鸾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无奈。

  始麒麟和祖龙诞下的子嗣可不是元凤口中的垃圾。

  那可都是跟脚顶尖的存在。

  龙族即将诞生的大日天龙,据说跟脚很有可能达到上品先天生灵层次。

  还有麒麟一族的太子圣麒麟,跟脚也是上品先天生灵。

  他们的跟脚,仅仅只比元凤、始麒麟、祖龙这三个极品先天生灵低了一筹。

  也就是说。

  祖龙与始麒麟,都诞下了跟脚强大的子嗣。

  只有元凤。

  别说是子嗣。

  就连道侣都没有!

  这不禁让整个凤族都极为焦急。

  为了元凤道侣与子嗣的事情。

  凤族的一帮长老,可谓是操碎了心。

  就像是这一次。

  他们甚至都想到了让火凤王这个同族,与元凤结成道侣...

  “姐姐,其实他们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青鸾的话刚刚说到一半,就感受到了元凤恶狠狠的眼神。

  青鸾当即捂住小嘴,没有再说下去。

  见状。

  元凤心中更气。

  青鸾的意思她怎么会不知道。

  但纵观洪荒,谁能够配得上她?

  傲娇如元凤,是绝对不可能委身他人的。

  就算是火凤王这种顶尖大罗都不行!

  “哼!”

  “有老娘护着凤族,要什么子嗣!”

  “我元凤,绝不怀孕!”

  话音刚落。

  元凤浑身一震,满脸不可思议地看向自己小腹。

  轰隆!

  九霄雷动!

  天地色变!

  在南明不死火山上空,忽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灵气漩涡。

  五色灵光流转不息!

  而在南明不死火山当中。

  “砰”!

  “砰”!

  “砰”!

  一道极有韵律的心跳声由弱变强,出现在所有凤族心间。

  这是?

  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凤族人纷纷看向了南明不死火山深处。

  那里!

  正是凤族族长,元凤洞府所在。

  他们却是不知道...

  此刻的元凤正一脸懵逼,喃喃自语。

  “老娘这是...”

  “胎动了?”

  ......

  本书洪荒世界境界可分为:

  凡俗→人仙→地仙→天仙→真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准圣(混元金仙)→天道圣人(混元大罗金仙)→…

  根据古代祖宗十八代的说法,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曾祖就是祖父的祖父,通俗点讲,也就是说襄陵王朱范址,同正德皇帝朱厚照爷爷的爷爷,是同一辈人。

  如此一来,襄陵王朱范址可不就比正德皇帝朱厚照高了足足四个辈分吗?

  这一点,我们通过太祖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所给每一个藩王规定的字辈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皇明祖训》中,燕王朱棣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而明武宗朱厚照恰好处于第六个字辈“厚”中

  而韩王朱松的字辈为“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令绪价蕃维”,而襄陵王朱范址恰好处于第二个字辈“范”中。

  所以,“范”字辈比“厚”字辈大四个辈分,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在明朝宗室里,不乏有向襄陵王朱范址这样,大当朝皇帝好几个辈分的。比如朱元璋的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一直从洪武年间活到了景泰年间,历经太祖皇帝朱元璋、建文皇帝朱允炆、成祖皇帝朱棣、仁宗皇帝朱高炽、宣宗皇帝朱瞻基、英宗皇帝朱祁镇、代宗皇帝朱祁钰七朝。也就是说晚年的朱楩,比当时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大了三个辈分,是他们的曾叔祖!

  还有朱元璋的第十四女含山公主,活了足足八十三岁,从洪武年间一直活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个年号天顺年间,按照辈分来说,朱祁镇应该称呼含山公主为曾祖姑!

  姚广孝和刘基竟然是好朋友,原本是洪武三年出生的靖难名将朱能竟然提前长大,和朱棣称兄道弟。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我们在欣赏剧情时也不能太苛刻。本文不谈剧情,来了解一位历史人物。

  在剧中,出现了一桩淮西侵地案,其中永嘉侯朱亮祖和他的长子朱暹成为该案件的主要人物。在历史上,朱亮祖曾经是一位难得的勇将,他曾扛住徐达的围攻,砍伤过常遇春,最后因太过跋扈被朱元璋用鞭子活活打死,他的长子朱暹也一同被杀。更为悲惨的是,10年之后,朱亮祖家族再遭灭门。不过,朱亮祖犯罪的地方不在淮西,而是在广州。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永嘉侯朱亮祖,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了解一位明初悍将的善恶因果。

  一、淮西悍将表忠心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淮西将领是他的立身之本。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除了他本宗之外,还有6位朱姓臣子跟随朱元璋,分别是:朱升、朱寿、朱亮祖、朱亮、朱潜、朱鼎。

  这六人虽然都姓朱,但和朱元璋并无亲属关系。除了朱升之外,其他五人都是武将,而且都是淮西人。笔者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朱升是一位文臣,也是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之人。

  朱寿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将领,但资历应该不深,因为他是在洪武后期才被封侯(舳舻侯)的。

  朱亮的名气不大,但他有个出名的儿子,名叫朱能,也就是朱棣“靖难四名将”之一。

  史书中关于朱潜和朱鼎二人的记载不多,只知道这二人在早期曾归顺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就牺牲了,后来被朱元璋追封。

  本文的主人公朱亮祖,在上述六位姓朱的臣子中,算是比较出名的。

  根据《明史·朱亮祖传》记载: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

  朱亮祖是安徽六安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亮祖带领乡亲们保卫乡里,战绩突出,被元朝授予义兵元帅头衔,负责驻守宁国(今属安徽宣城)。

  也就是说,朱亮祖最初就站在了朱元璋的对立面。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在渡江之后持续向皖南扩张,在攻打宁国时,朱元璋和朱亮祖第一次相遇。朱亮祖当时非常骁勇,朱元璋派大军攻打3个月之久,仍未攻克。最后,朱元璋用诱敌之计,成功将朱亮祖活捉。

  当着朱元璋的面,朱亮祖表示愿意归降。朱元璋当时求才若渴,赏赐朱亮祖许多钱财,让他仍带领旧部。《明史》云:

  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不料,几个月后,朱亮祖便带着部将背叛了朱元璋,他死守宣城,让朱元璋寸步难进。朱元璋为了攻打朱亮祖,白白损失了五六千人。

  当时,朱元璋正在谋划攻打南京,不想在宣城浪费太多时间,于是先撤兵。等朱元璋攻下南京,立即派徐达率领6万兵马攻打宣城,要活捉朱亮祖。

  徐达是朱元璋麾下第一名将,围城歼敌本就是他的长项,但是,朱亮祖实在太顽强,他竟然扛住了徐达的几番攻打。徐达无奈,只得停止主动出击,改为围而不攻。

  朱亮祖被困城中,粮草不足,只好带领精兵强将突围。徐达识破朱亮祖的意图,派猛将常遇春迎战朱亮祖。《明史·朱亮祖传》记载:

  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

  常遇春竟然受伤而归,其他将领见常遇春都未能打赢朱亮祖,纷纷退却,不敢上前。

  考虑到朱亮祖是使用刀的,常遇春极有可能是被他砍伤的。

  常遇春乃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人称“常十万”,他在朱亮祖身上都没讨到便宜,可见朱亮祖有多勇猛。当然,朱亮祖当时是困兽之斗,常遇春或许也有轻敌之嫌。

  扛住了徐达的围攻,又砍伤了常遇春,朱亮祖的表现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亲自前往宣城督战,终于抓获朱亮祖。史载:

  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

  朱元璋问朱亮祖:“你觉得我应该如何处置你?”

  朱亮祖回答:“我生前已经尽力,死而无憾。”

  朱亮祖的豪迈感染了朱元璋,朱元璋亲自为他松绑,再次招降了他。

  两次被朱元璋擒获,朱亮祖这次彻底服气,当即表示愿意为朱元璋效犬马之劳。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朱亮祖绝对算得上是一员悍将,他的能力和豪情深得朱元璋的青睐。为了收服朱亮祖,朱元璋至少损失六千余人,徐达、常遇春纷纷出马,甚至需要朱元璋亲自坐镇才能折服这员大将。若朱亮祖投奔朱元璋的时间再早些,他或许会是另一个常遇春也未可知。

  二、征战四方鲜尝败

  朱亮祖是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将领,朱元璋对他的能力虽然认可,但最初并没有让他担任主将。在最初的两年,朱亮祖一直跟随邓愈。从攻打南昌,到九江之战,邓愈所到之处,都少不了朱亮祖的战功。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朱亮祖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表现得十分勇猛,他手臂受伤,仍坚持冲在最前沿,缴获了陈友谅一艘巨舰。

  陈友谅死后,朱亮祖因功被升为广信卫指挥使。

  两年后,张士诚派麾下大将李伯升率军20万攻打诸暨,胡大海之子胡德济力战不敌,急忙向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求援,李文忠的主力部队在衢州,救援不及,他便只带上几名亲信快马连夜奔赴浦江(今属金华),找驻守那里的朱亮祖帮忙。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自率朱亮祖等,日驰六十里赴救,抵龙潭,去敌二十里,据险为营。

  意思是,李文忠找到朱亮祖后,带着朱亮祖从浦江疾驰60里杀到龙潭,将李伯升打败,并将敌军赶到20里以外,然后保住了诸全。

  很多人认为,这一战应该是李文忠之功。实际上,李文忠只带了几个人,他从衢州奔到浦江,已经疲惫不堪。真正疾驰60里将李伯升20万大军杀退的将领,正是朱亮祖。

  这场战争并未结束,此后,朱亮祖聚拢士卒,又对李伯升展开一次猛烈攻击,《明史》云:

  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

  朱亮祖乘胜追击,俘获敌将数百人,李伯升丢下20万大军,灰溜溜的遁逃。

  所以,战后,“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

  朱元璋给朱亮祖很丰厚的赏赐,就是对朱亮祖此役的最大认同。

  同年,朱元璋麾下的另一名大将胡深攻打福建的枭雄陈友定,朱元璋派朱亮祖从侧翼呼应胡深。结果,朱亮祖的表现太过惊艳,他“克崇安、建阳,功最多”,直接抢了胡深的风头。朱元璋大喜,晋升朱亮祖为浙江行省参政。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即将攻破苏州,张士诚危在旦夕,远在浙东的方国珍有唇亡齿寒之感,他派弟弟方国瑛带兵10万北上,朱亮祖在得到朱元璋的允许后,以迅雷之势攻打方国瑛,方国瑛被朱亮祖一顿狂揍,最终逃到海上才侥幸活命。此后,方国珍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招惹朱元璋。在平定张士诚之后,朱元璋派朱亮祖随汤和南下,方国珍投降。

  总结下来,朱亮祖在鄱阳湖之战中攻打过陈友谅,在龙潭之战中击败过李伯升(张士诚麾下),在福建打败过陈友定,在浙东狂揍过方国瑛(方国珍之弟)。

  攻则摧城拔寨,守则扎根一隅。作为朱元璋麾下的将领,朱亮祖几乎参与攻打过所有朱元璋的对手,并且鲜有败绩。这样的悍将,朱元璋怎能不爱?

  三、以他人之鞭还自我身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是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朱亮祖和廖永忠、杨璟等人奉命平定广州和广西,大军如犁庭扫穴,所向披靡。待班师回朝,朱元璋命太子朱标亲自到龙湾迎接朱亮祖等人,给了朱亮祖足够的尊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6公28侯,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至此,朱亮祖辛苦半生,一朝成为朝廷勋贵。

  身为勋贵的朱亮祖也没闲着,例如,洪武四年,汤和伐蜀(征讨明玉珍之子明升),朱亮祖为右副将。洪武八年,傅友德出征北伐,朱亮祖为副将。此外,朱亮祖还参与明朝初年的屯田,直到洪武十二年,朱亮祖被朱元璋派往南疆,镇守广东。

  广东当时并不发达,不仅盗贼众多,还经常被倭寇袭扰。朱亮祖到达广东后,立即征发民夫修建广东北城,加强沿海防卫,等腾出手来,他又血洗了几座土匪山寨,手腕颇为强硬。当地的士绅恶霸见状,纷纷投奔到朱亮祖和他的长子麾下。

  朱亮祖以悍将的身份镇守广东,本就有震慑作用。他手段强硬,朱元璋并不反对,然而,他却有居功自傲之嫌,经常干涉地方政务。《明史·朱亮祖传》记载: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

  意思是说,朱亮祖打仗悍勇,徒有匹夫之勇,却不知学。

  他在番禺(今广州)时,番禺的士绅勾结朱亮祖欺行霸市,强占民财,百姓稍有微词,他们就编造理由将对方下狱问罪。番禺的知县道同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派人将这些士绅抓获,朱亮祖便出面救人。

  《明史·道同传》记载:

  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

  意思是,朱亮祖摆酒宴请道同吃饭,希望道同放过那些人。道同问朱亮祖:“你是朝廷勋贵重臣,怎能为那些卑鄙小人说话?”朱亮祖见道同不给面子,第二天,便派人砸开牢笼,放那些士绅出来,并且找借口当众鞭打道同。33ýqxsś.ćőm

  后来,道同又抓获了倚势作恶的恶霸罗氏,但罗氏是朱亮祖爱妾的亲戚。为了讨小妾欢心,朱亮祖又派人将罗氏救走。道同忍无可忍,要写奏折弹劾朱亮祖。朱亮祖见势不好,恶人先告状,率先弹劾道同违法乱纪,干预军务。

  朱元璋因信任朱亮祖,立即下旨赐死道同。过了几天,朱元璋才接到道同的奏折,这才明白误信朱亮祖的谗言,连忙派人去救道同,但朱亮祖下手太快,等使臣到达番禺时,道同已经被“奉旨”斩杀。

  道同之死,导致广东民怨沸腾,朱元璋怒不可遏,召朱亮祖回南京。《明史》云:

  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朱亮祖回京后,对自己的罪行不知悔改,朱元璋一怒之下,将朱亮祖和他的长子朱暹一同鞭打致死。

  朱亮祖此前鞭打番禺知县,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死在鞭子上。从此,明朝这位战功赫赫的永嘉侯、这位欺压百姓的永嘉侯从大明朝消失了。

  朱亮祖死后,朱元璋仍有恻隐之心,他念及朱亮祖之功,命礼部以侯爵之礼安葬朱亮祖,并且让朱亮祖的小儿子朱昱继承永嘉侯的爵位。

  四、善恶因果不可不畏

  朱亮祖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朱亮祖被鞭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三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前夕。朱亮祖死后,他的次子朱昱已经成年,。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洗心革面,发扬父亲的悍勇,重整家风。要么怀恨在心,寻机会为父亲报仇。

  历史的结果告诉我们,朱昱选择了后者。他很快被胡惟庸利用,踏上了谋反的“列车”。不过,胡惟庸的运气不好,他的党羽涂节因犯事被抓,涂节提前供出了胡惟庸的预谋,朱元璋大惊,果断杀掉了胡惟庸。

  “胡惟庸案”是洪武四大案之首,因此案被杀的人多达3万多,但它最初爆发的时候,朱元璋也仅仅诛杀了胡惟庸、涂节等数十名核心成员极其家眷。

  胡惟庸被杀,他的罪行没有完全被完全曝光,此后几年,朱元璋发现当年参与胡惟庸谋逆案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都是漏网之鱼,于是开始逐一清理。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查出来包括李善长在内的许多勋贵都曾和胡惟庸案有牵连,其中就包括朱亮祖的次子朱昱,朱元璋一怒之下诛杀朱昱,并且灭了朱亮祖一门。

  从义军骁将,到大明勋贵,朱亮祖用了13年;从大明勋贵到被鞭杀而死,朱亮祖也用了13年。从父兄被杀,到家族灭门,朱昱用了10年。短短36年间,是一个名将和一个家族的兴衰。

  洪武年间,朱元璋诛杀功臣无数,很多功臣之死,让后世扼腕叹息。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为朱亮祖叫屈。因为大家都知道,即使朱元璋后期不杀功臣,即使胡惟庸案没有爆发,朱亮祖也会是一样的结局。

  《道德经》有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一切都有因果,善有善终,恶有恶报,朱亮祖之死,纯粹是他咎由自取,他的结局值得后人思之,鉴之。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一下,唐三对于时间、位置、距离的把握非常精确。

  他很清楚,就算自己有着一身唐门绝学,也有着三阶的玄天功修为。可是,狼妖天赋异禀,身体强大,正面对敌的话,自己未必是对手。尤其是他年纪小,气血不足,肯定无法久战。如果不是那变身人类强杀了一头狼妖,面对两头三阶狼妖他都未必会出手,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但是,一旦他出手,就必然要命中才行。

  狼妖此时正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所以,直到唐三的手掌已经拍击到了他的眼睛侧面时,他才惊觉。猛的一扭头,狼口直奔唐三咬来。

  唐三的另一只手却在这时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借助自己身形瘦小的方便,一拉狼毛,改变了自己的方向。几乎是贴着三阶狼妖胸口的位置一个翻转就到了狼妖的另一侧。

  右手食指、中指并成剑指,玄玉手催动,令两根手指闪烁着洁白的玉色,闪电般刺向正回过头来的狼妖眼睛。818小说

  “噗!”纤细的手指几乎是瞬间传入温热之中,论身体强度,唐三肯定是远不如这三阶狼妖的,但被他命中要害,同级能量的情况下,就再也没有侥幸可言了。

  玄天功在玄玉手的注入下,几乎是旋转着掼入那狼妖大脑之中。以至于狼妖的另一只眼睛也在瞬间爆开,大脑已经被绞成了一团浆糊。咆哮声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一般嘎然而止,强壮的身躯也随之向地面跌落。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唐三脚尖在他身上一蹬,一个翻身就落在了较远的地方。

  这一击能有如此战果,还是前世丰富的战斗经验帮了他。孩童瘦小的身躯和黑夜是最好的掩护,再加上那三阶狼妖正处于暴怒之中,感知减弱。

  正面对抗,唐三的玄玉手都未必能破开狼妖的厚皮。可是,眼睛却是最脆弱的地方,被刺破眼睛,注入玄天功能量,那就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双脚落地,另外一边的三阶狼妖也已经没了动静。唐三这才松了口气。他没有急于去查看那人类,而是迅速趴在地上,将耳朵紧贴在地面,倾听周围的动静,看看还有没有追兵追来。

  以他现在的实力,正面对抗三阶狼妖都很难,技巧再好,幼小的身体也太孱弱了。一旦被狼妖命中一下,很可能就致命了。刚刚那看似简单的攻击,他其实已是全力以赴,将自身的精神意志提升到了最高程度。

  周围并没有其他动静出现,显然,追杀那能够变身人类的,只有两名三阶狼妖而已。这也让唐三松了口气,不然的话,他就只能是选择逃离了。

  他这才走向那名人类,同时也保持着警惕。

  当他来到那人近前的时候,顿时发现,那人身上之前生长出的毛发已经消失了。令唐三的心跳不禁增加了几分。

  以他幼年的处境,和那变身人类又非亲非故,之前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不出手,等狼妖离开。可他还是选择了出手。一个是因为这被追杀的是人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刚刚的变身。

  在唐三原本的斗罗大陆世界之中,就有一种拥有兽武魂的魂师,能够具备类似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修炼兽武魂而不断成长,变得强大。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也有类似的能力,对于他来说,要是能够学到,对自身实力提升自然是大有好处的,也更容易融入到这个世界之中啊!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您提供大神古云谷雨的家有美妻好种田最快更新

为何嘉靖唯独把成祖请出免费阅读.https://www.33yqxs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